[发明专利]快速调整攻角用折叠舵展开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7404.7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7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邓红林;李文娟;张虹;周小红;陈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10/18 | 分类号: | F42B10/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调整 攻角用 折叠 展开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具体涉及追踪时控制航向的快速调整攻角用折叠舵展开机构。
背景技术
为减小制导导弹挂机时占用载机空间过大,舵面通常采用紧贴弹身的折叠形式。当导弹发射后,折叠舵在展开力作用下展开。目前使用的折叠舵机构均采用独立的动力源,展开机构相对复杂。制导导弹一般装有四个固定舵面,分为相互垂直的两组。导弹在飞行中,任一舵面受到的外力均会垂直作用于导弹的飞行方向,形成向心力。在向心力作用下导弹可以改变方向以便准确跟踪目标和提高稳定性。目前,导弹的舵面调整机构系统复杂,响应速度较慢,机动性相对较差,追踪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调整攻角用折叠舵展开机构,在导弹发射后舵面可以在空气升力的作用下展开并在展开到位时完成锁定,舵面锁定后可在伺服电机控制下快速调整舵面攻角,从而实现导弹制导方向的快速改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包括安装板、伺服电机、传动轴、丝杠、长螺母、凸轮轴、连杆、舵面、扭簧、转轴、舵轴、锁紧销、弹簧、舵面安装架和角度传感器;所述的伺服电机固定在安装板上,传动轴支承在安装板上;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轴的另一端与丝杠均通过挠性联轴器连接。所述的长螺母与丝杠通过螺旋副连接;长螺母的一端开设有轴套安装孔,轴套嵌入轴套安装孔内;凸轮轴穿过轴套及连杆的一端端部;凸轮轴两端的自锁螺母均与凸轮轴螺纹连接后固接;所述的安装板开设有圆弧凸轮槽,凸轮轴的下端与万向球固定,万向球与圆弧凸轮槽构成滚动副。所述舵轴的中部开设有连杆铰接孔,连杆的另一端与舵轴在连杆铰接孔处通过销轴铰接;销轴两端的自锁螺母均与销轴螺纹连接后固接;所述的舵轴通过双向推力球轴承支承在安装板上。
所述舵轴的两端均固定有舵面安装架;舵面的端部设有耳片,两侧的耳片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耳片定位孔;两个舵面安装架分别与一个舵面的所有耳片通过转轴铰接;两个舵面对称设置在舵轴两端,且其中一个舵面上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的角度传感器与控制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连接;转轴两端的自锁螺母均与转轴螺纹连接后固接;所述舵面安装架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弹簧安置孔,弹簧安置孔的数量与耳片定位孔的数量相等;弹簧安置孔内放置弹簧;每个弹簧套置于一个锁紧销的一端,锁紧销的另一端嵌入对应一侧耳片的滑槽内;所述扭簧的一端与舵面固定,另一端与舵面安装架固定。
所述的安装板设有固定凸台和固定支座;所述的伺服电机安装于固定凸台上,传动轴支承在固定支座上。
所述扭簧的一端与舵面设置在中部的耳片固定。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伺服电机、传动轴、螺旋传动和槽道凸轮机构的组合形式,能输出较大扭矩,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舵面攻角的有效调整;
2、两舵面对称安装在同一舵轴上,运动完全同步,对弹体干扰小,有利于导弹飞行过程中舵面稳定性的保持;
3、舵面攻角调整机构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达到了与复杂控制系统相同的效果;
4、应用领域广,除了可应用于武器装备用调整机构外,还可应用到民用折叠展开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机构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中长螺母与连杆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4为本发明的舵面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对称的两个舵面位置示意图;
图6-1为本发明中舵面与舵面安装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6-2为图6-1的A-A剖视图;
图6-3为图6-1的B-B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锁紧销与舵面安装架的装配关系放大图。
图中:1、安装板,101、固定凸台,102、固定支座,103、圆弧凸轮槽,2、伺服电机,3、挠性联轴器,4、传动轴,5、丝杠,6、长螺母,601、轴套安装孔,7、凸轮轴,8、连杆,9、舵面,901、耳片定位孔,10、扭簧,11、转轴,12、舵轴,1201、连杆铰接孔,13、销轴,14、双向推力球轴承,15、锁紧销,16、弹簧,17、舵面安装架,1701、弹簧安置孔,18、万向球,19、轴套,20、自锁螺母,21、角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7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爆破开挖施工车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多维复合防弹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