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慢性失眠症远程认知行为治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7631.X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4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蒋晓江;陈南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晓江;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姜萤 |
地址: | 400042 重庆市渝中***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慢性 失眠症 远程 认知 行为 治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远程治疗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慢性失眠症远程认知行为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现目前,公知的慢性失眠症(CI)采用药物和心理干预两种方法,认知行为治疗是公认的治疗慢性失眠症非常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认知行为疗法治疗CI的过程至少需要6-8周,而且一般需要医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在现目前国内心理治疗资源严重匮乏,患者不具备持续6-8周接受医生认知行为治疗,因而CI的认知行为治疗难以广泛开展和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认知行为疗法治疗CI因其实施条件而造成的无法广泛推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慢性失眠症远程认知行为治疗系统,该系统分为患者移动终端、中心工作站和医生移动终端;三者之间被配置为可以相互双向通信,患者移动终端接收中心工作站治疗方案的推送,并按患者作息情况进行交互记录,记录通过网络发送到医院中心工作站,中心工作站根据访谈结果生成结论发送至对应医生移动终端;医生根据记录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监督,并作为进一步综合治疗的诊断基础;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特定情况,患者可以及时联系专业医生,通过远程音视频交流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使病情得到及时的控制,同时也为医生了解并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了时间保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慢性失眠症远程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包含:
至少一个患者移动终端,所述患者移动终端包含,
通讯模块Ⅰ,所述通讯模块Ⅰ通过网络与中心工作站连接,用于所述患者移动终端与中心工作站通信;
检验结论导入模块,用于导入患者检验结论;
标准访谈模块,用于保存预置的CI标准化认知行为治疗访谈基本内容,获取并保存访谈结论;
治疗方案导出模块,用于导出治疗方案,记录治疗进程、治疗过程信息、治疗结果;
个性化处方模块,用于导出适合患者具体特征性病症的个性化处方;
至少一个医生移动终端,所述医生移动终端包括,
通讯模块Ⅲ,所述通讯模块Ⅲ通过网络与中心工作站连接,用于所述医生移动终端与所述中心工作站通信;
治疗方案模块,用于设计治疗方案和/或个性化处方;
治疗监督模块,用于监督治疗进程;
治疗结果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治疗结果;
中心工作站,所述中心工作站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患者的个人信息、检验结论、访谈结论、治疗进程、治疗过程信息、治疗结果以及治疗方案、个性化处方;
推送模块,用于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检验结论、访谈结论、治疗进程、治疗过程信息、治疗结果推送到所述医生移动终端;将治疗方案、个性化处方推送到所述患者移动终端;
通讯模块Ⅱ,所述通讯模块Ⅱ通过网络与所述通讯模块Ⅰ连接,所述通讯模块Ⅱ通过网络与所述通讯模块Ⅲ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模块Ⅰ通过网络与所述通讯模块Ⅱ连接,用于所述患者移动终端与所述医生移动终端进行声音和/或视屏交流。
优选的,所述患者移动通讯平台为移动平板或手机或电脑;所述医生移动通讯平台为移动平板或手机或电脑。
优选的,所述网络为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和/或互联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系统被配置为实现患者移动终端与中心工作站的双向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系统被配置为实现中心工作站与医生移动终端的双向通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传统医生与患者的一对一、近距离的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扩展为分时一个医生对多名患者、远距离的认知行为治疗,相同的治疗时间内,一个医生可以治疗更多的患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认知行为治疗基础性访谈进行标准化,完成了远距离持续性CI认知行为治疗,实现了慢性失眠症的个性化远程非药物治疗方案;同时为患者节省了拜访医生的时间,且充分发挥了有限医疗条件下尽可能让更多CI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的认知行为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慢性失眠症远程认知行为治疗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慢性失眠症远程认知行为治疗系统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晓江;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未经蒋晓江;重庆海坤医用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76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