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箱式转换的群筒-剪力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67857.X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2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徐文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1/9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式 转换 剪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箱式转换的群筒-剪力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大量轨道交通、铁路车辆段及停车场建设,以及国家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实现城市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现了大量在车辆段或停车场上部建设开发的上盖建筑。该类型建筑往往下部为大开间车辆库房、检修车间,上部为高层住宅、写字楼等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依据现有抗震规范要求,高层剪力墙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落地剪力墙,这与下部车辆库房、检修车间柱网跨度要求较大、剪力墙无法落地是一对矛盾;高层结构上下层要求侧向刚度、抗剪承载力等过渡平缓不发生突变,而下部车辆库房、检修车间需要的大层高与上部住宅等民用建筑通常采用的小层高又是一对矛盾,又容易带来侧向刚度、抗剪承载力的突变;传统上盖开发往往采用巨型柱、厚板转换,自重大,材料使用浪费也大,且巨型柱、厚板自重又进一步增加了下部结构抗震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箱式转换的群筒-剪力墙结构,以解决上部结构剪力墙密集,下部车间、库房需要大开间,剪力墙无法落地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箱式转换的群筒-剪力墙结构,包括底部基础层,所述底部基础层的上部设置有由若干个纵横规则排布的钢筋混凝土筒体构成的群筒结构,所述群筒结构的上部设置有由钢筋混凝土空心箱体构成的水平转换层,所述水平转换层上部设置剪力墙结构或框-剪结构。
本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相邻两混凝土筒体之间的距离为9~15米。
所述空心箱体由平行布置的上板和下板,以及连接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肋板构成。
所述钢筋混凝土筒体均匀分布。
本发明的优点是:
1.上部剪力墙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空心箱体转换层与下部布置的群筒巧妙相接,解决了全部剪力墙不落地的问题。
2.下部的群筒可以提供较大的侧向刚度及抗剪承载力,确保高层结构上下层刚度、抗剪承载力过渡平缓不发生突变。
3.群筒及箱体都是把结构材料布置在最大需求部位,掏空内部受力不大的部位,以群筒代替巨型柱,箱体代替厚板,充分达到节材的目的。
4.群筒及箱体相对巨型柱和厚板来说,自重减轻,地震作用减少,提高了结构抗震性能和安全度。
5.现有建筑结构中的筒体通常都是以内外筒体、集束筒体等形式出现的,而本发明针对轨道交通、铁路车辆段及停车场上盖开发这类建筑特点,底部均匀布置成群筒形式属于首创,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实体抗震试验确定该类型构件的抗震性能;一般剪力墙结构或框-剪结构通过布置箱体可以达到部分剪力墙不落地目的,本专利通过布置箱体与群筒组合,达到全部剪力墙不落地,也是属于首创。具体来说,本发明将群筒与箱体这两种空心构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巧妙地解决了上部剪力墙无法落地的问题,此结构目前尚无先例,而且发明人对本结构进行了有限元软件精细化分析,并对重要节点及构造部位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抗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这种带箱式转换的群筒-剪力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部基础层,2-钢筋混凝土筒体,3-空心箱体,31-上板,32-下板,33-肋板,4-剪力墙结构或框-剪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发明这种带箱式转换的群筒-剪力墙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它包括底部基础层1,该底部基础层1的上部设置有群筒结构,所述群筒结构由若干个纵横规则排布的钢筋混凝土筒体2构成,一般相邻两钢筋混凝土筒体2之间的距离为9~15米,这些钢筋混凝土筒体2均匀布置。群筒结构的上部设置有水平转换层,而且该水平转换层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空心箱体3构成,所述空心箱体3由平行布置的上板31和下板32、以及连接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的肋板33构成。所述水平转换层上部设置剪力墙结构或框-剪结构4。
构成群筒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筒体2以及构成水平转换层的空心箱体3,都是把结构材料布置在最大需求部位,掏空内部受力不大的部位,以群筒代替巨型柱,箱体代替厚板,充分达到节材的目的。
本例中,位于空心箱体3下方的群筒结构具有上下分布的两层建筑空间,其中下层作为生产车间使用;而上层为过渡层,作为车库或设备层使用。位于空心箱体3上方的剪力墙结构或框-剪结构4具有上下分布的多层建筑空间,作为住宅等民用建筑使用。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7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