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9669.0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85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昱;徐人威;朱博超;姜飞;杨世元;谢昕;张士玉;黄春波;贾慧青;杨芳;姜健;白虹;李忠;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6 | 分类号: | C08F10/06;C08F4/649;C08F4/651;C08F4/6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梁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丙烯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过程包括先将卤化镁溶解于有机环氧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溶剂体系形成均匀溶液;在助析出剂的存在下,加入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析出含钛/镁的固体物沉淀,在该固体物沉淀上再负载上至少一种表面修饰剂,至少一种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以及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用稀释剂洗涤后得到催化剂组分,其特征在于:助析出剂选自通式(I)的琥珀酸酐类化合物,
其中,基团R1至R4相同或不同,为氢或C1-C20的线型或支化的烷基、链烯基、环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或烷基芳基基团,任选含有杂原子,并且R1至R4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团互相键合生成一个或几个稠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化合物中R1和R2、R3和R4中至少有一组基团是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化合物中基团R1至R4均为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式(I)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7-氧-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酐、7-氧-1,4-二乙基-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酐、7-氧-5,6-二异丙基-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酐或是7-氧-1,4-二甲基-5,6-二氟-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包括:
(1)搅拌下将卤化镁溶解在有机环氧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稀释剂中形成均匀溶液,加入通式(I)助析出剂,在-30~60℃下,将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滴入卤化镁均匀溶液,或是将卤化镁均匀溶液滴入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中,再升温至60~110℃搅拌0.5~8小时,滤去母液,经稀释剂洗涤后得到含镁/钛的固体物;
(2)将上述固体物悬浮在稀释剂中,在-30~50℃下,加入表面修饰剂及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搅拌下升温至10~80℃加入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在100~130℃下继续反应0.5~8小时,滤出液体;
(3)再用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处理1~2次,滤出液体,用稀释剂洗涤固体物,得到催化剂;
其中,以每摩尔卤化镁计,组分间的用量比为:有机环氧化合物0.2-10摩尔;有机磷化合物0.1-3摩尔;助析出剂0.03-1摩尔;表面修饰剂0.05-15摩尔;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0.5-20摩尔;内给电子体化合物0.005-15摩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包括:
(1)搅拌下将卤化镁溶解在有机环氧合化物、有机磷化合物和稀释剂中形成均匀溶液,加入通式(I)助析出剂,在-30~5℃下,将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滴入卤化镁均匀溶液,或是将卤化镁均匀溶液滴入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中,再升温至60~110℃搅拌0.5~8小时,滤去母液,经稀释剂洗涤后得到含镁/钛的固体物;
(2)将上述固体物悬浮在惰性稀释剂中,在-30~50℃下,加入表面修饰剂及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搅拌下升温至10~80℃加入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在100~130℃下继续反应0.5~8小时,滤出液体;
(3)再用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处理1~2次,滤出液体,用稀释剂洗涤固体物,得到催化剂;
其中,以每摩尔卤化镁计,组分间的用量比为:有机环氧化合物0.5-4摩尔;有机磷化合物0.3-1摩尔;助析出剂0.05-0.4摩尔;表面修饰剂0.06-10摩尔;过渡金属钛的卤化物或其衍生物1-15摩尔;内给电子体化合物0.06-10摩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主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环氧化合物选自碳原子数在2~8的脂肪族烯烃或二烯烃的氧化物、卤化脂肪族烯烃或二烯烃的氧化物、缩水甘油醚、以及内醚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96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及包装成型模具、机油滤清器专用包装
- 下一篇:金属包装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