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升降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69930.7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2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郭洪红;张东波;张建成;赵林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F7/08 | 分类号: | B66F7/08;B66F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升降 平台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升降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升降平台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升降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升降平台,多采用单一的机械结构,或者简单的配合机电设备,简单的实现升降功能,其多存在不方便用直流电源驱动、不方便进行高度位置检测及无极调节、无法根据需要变换结构和形状、各平台之间无法实现相互连接、硬件开发成本较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专利号为“ZL201020275961.0”,授权公告号为“CN201785705U”,名称为“一种组合式直升机升降平台”的发明专利申请,包括手压式液压支柱、承重支架、平台,承重支架由组合套与支架杆组成,平台由组合板块拼接而成,且在每块组合板块的背面中心点位置安装了一块固定槽。该组合式直升机升降平台虽然可以实现升降,但是其同样存在不方便用直流电源驱动、不方便进行高度位置检测及无极调节、无法根据需要变换结构和形状、各平台之间无法实现相互连接、硬件开发成本较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专利号为“201420056880.X”,授权公告号为“CN203682820U”,名称为“一种无轨家用升降平台”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无轨家用升降平台,包括控制盒、主动滑轮、速差器、拽引机、牵引钢丝、防坠钢丝、轿厢、结构架;控制盒、主动滑轮、速差器、拽引机均固定安装在建筑物天花板上,轿厢外侧安装有柔性导向轮,轿厢安装在所述结构架内,轿厢内的控制按钮组与控制盒点连接;控制盒与拽引机的动作,牵引钢丝的下端与轿厢顶部相连,牵引钢丝的上端穿过主动滑轮连接拽引机,防坠钢丝的下端与轿厢顶部相连,防坠钢丝的上端与速差器相连,结构架由多层模块化框架组装而成。该无轨家用升降平台虽然可以使用家用升降工作,但是其同样存在不方便用直流电源驱动、不方便进行高度位置检测及无极调节、无法根据需要变换结构和形状、各平台之间无法实现相互连接、硬件开发成本较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总体来说,现有的一些升降平台,多采用单一的机械结构,或者简单的配合机电设备,简单的实现升降功能,其多存在不方便用直流电源驱动、不方便进行高度位置检测及无极调节、无法根据需要变换结构和形状、各平台之间无法实现相互连接、硬件开发成本较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升降平台及其使用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方便用直流电源驱动、不方便进行高度位置检测及无极调节、无法根据需要变换结构和形状、各平台之间无法实现相互连接、硬件开发成本较高等问题,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块化升降平台,包括上平台,上平台的下面设有剪叉机构,上平台的底部设有上滑槽,剪叉机构的顶端通过上滑槽与上平台相连接;剪叉机构的下面设有底座,底座上设有下滑槽,剪叉机构的底端通过下滑槽与底座相连接。
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剪叉机构包括相互交叉连接的第一剪叉机构杆和第二剪叉机构杆。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剪叉机构杆与第二剪叉机构杆在其二者的中间位置处相交叉连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剪叉机构杆与第二剪叉机构杆之间通过销轴相交叉连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剪叉机构杆和第二剪叉机构杆的顶端设置在上滑槽中,第一剪叉机构杆和第二剪叉机构杆的底端设置在下滑槽中。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剪叉机构的数量为两套,分别连接设置在上平台的下部的两侧和底座的上部的两侧,上平台的底部与两套剪叉机构的上端相连接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个上滑槽,底座上与两套剪叉机构的下端相连接的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个下滑槽。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上滑槽中设有上滑动杆,两套剪叉机构的两个第一剪叉机构杆的顶端分别与上滑动杆相连接;下滑槽中设有下滑动杆,两套剪叉机构的两个第二剪叉机构杆的底端分别与下滑动杆相连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两个第一剪叉机构杆的顶端分别设有孔,上连接杆通过伸入第一剪叉机构杆的孔内与两个第一剪叉机构杆相连接;两个第二剪叉机构杆的底端分别设有孔,下滑动杆通过伸入第二剪叉机构杆的孔内与两个第二剪叉机构杆相连接。
在以上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两套剪叉机构的第二剪叉机构杆的顶端之间连接设有上固定杆,上固定杆固定在上平台的底部;两套剪叉机构的第一剪叉机构杆的底端之间连接设有下固定杆,下固定杆固定在底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9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