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盘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0082.1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7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太平 |
主分类号: | B02C7/08 | 分类号: | B02C7/08;B02C7/16;B02C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454150 河南省焦***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盘式碾磨机的碾碎和粉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温盘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石磨是由两个上下相对的石制圆盘构成,由于石磨的加工效率低,曾一度被自动化的谷物碾磨装置所取代。但是随着绿色有机食品出现,人们经研究发现,经石磨加工的谷物有着其不可取代的优异性。石磨在碾磨谷物的过程中,其转速较低一般维持在20r/min,碾磨温度一般为35-45℃,大大低于高度自动化的现代碾磨工具,谷物在较低的温度完成脱皮和细化,谷物中的蛋白质能够保持未被熟化的状态,大量的纤维素和营养元素得以保存。因此在崇尚健康饮食的今天,用石磨加工谷物仍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但是现有的谷粒石磨碾磨装置,其上下盘磨的接触面为平面式结构,其进料的间隙为恒定间距,在进行碾磨过程中如果谷粒的体积大于进料间隙,就会造成进料困难甚至无法进料;当谷粒体积能够通过时进料间隙时,谷粒的碾磨往往不够细化,不能达到预想效果,之后往往需要多道碾磨才能达到细化效果;同时石制的盘磨存在着体积大、掉石渣等缺点,在使用时,石磨不能空载转动,空转的石磨其研磨面大大磨损给石磨带来极大地损害,但是石磨、特别是利用电机带动的石磨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操作需要或操作人员的离开,而导致石磨空转。
因此能够在达到细化效果又能兼顾进料效率的盘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低温盘磨,解决谷粒碾磨过程中既能达到完全细化又能加快进料效率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架体、上磨盘和下磨盘,上磨盘和下磨盘相对安装,下磨盘的中部凸起形成小端朝上的圆锥形凸台,凸台底部水平延伸形成置于下磨盘上的、环形的第一平面;上磨盘的下端设有与凸台相对且配合的、内凹的、圆锥形凹台,凸台和凹台上的圆锥面之间留有空隙,该两圆锥面之间相对形成上端口径大、下端口径小的楔形预磨腔,第一平面的上方设有置于上磨盘下端的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互平行,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预磨腔之间的最小口径;上磨盘和下磨盘相对的圆锥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上分别设有磨齿或研磨层;上磨盘或下磨盘经动力机构带动。
本发明创造的研磨面为向下倾斜的渐变式的结构,上方大口径能够方便完整谷粒的快速进入,完整谷粒进入渐变式的结构,渐变式结构空间逐渐变小,谷粒受到的挤压力愈来愈大、其通过的间隙也是越来越小,完整的谷粒首先被挤压成较大的颗粒状,随着颗粒逐步深入楔形间隙,颗粒在挤压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逐渐变小,逐步完成谷粒的初步细化,初步细化完成后的颗粒进入相对的平面之间,由于两平面间的间隙进一步压缩,颗粒在该间隙中再次进行细化,并达到最终的细化状态;同时上下盘磨的形成曲面式碾磨面,颗粒通过磨盘的路径为曲线,延长了谷粒在盘磨中通过的碾磨空间长度,加大了碾磨的效果,使其细化的效果更加完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本发明中上盘磨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主轴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低温盘磨,包括架体1、上磨盘2和下磨盘3,上磨盘2和下磨盘3相对安装,下磨盘3的中部凸起形成小端朝上的圆锥形凸台3a,凸台3a底部水平延伸形成置于下磨盘3上的、环形的第一平面3b;上磨盘2的下端设有与凸台3a相对且配合的、内凹的、圆锥形凹台2b,凸台3a和凹台2b上的圆锥面之间留有空隙,该两圆锥面之间相对形成上端口径大、下端口径小的楔形预磨腔16,第一平面3b的上方设有置于上磨盘2下端的第二平面2c,第一平面3b和第二平面2c相互平行,第一平面3b和第二平面2c之间的距离小于预磨腔16之间的最小口径;上磨盘2和下磨盘3相对的圆锥面、第一平面3b和第二平面2c上分别设有磨齿或研磨层;上磨盘2或下磨盘3经动力机构带动。
所说上磨盘2和下磨盘3的磨齿朝向相反,磨齿为凸起和凹槽相间隔排列形成的阵列结构,上磨盘2和下磨盘3在相对转动时,磨齿对磨料进行挤压和剪切达到细化磨料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太平,未经李太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00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垃圾破碎机
- 下一篇:Bi/g-C3N4半金属-有机复合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