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结构透镜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及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0831.0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8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卉玉;李宗涛;汤勇;陈丘;蔡杨华;陈永辉;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H01L33/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结构 透镜 一体化 制备 方法 及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结构透镜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及其模具。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英文为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是利用半导体的P-N结电致发光原理制成的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具有环保、亮度高、功耗低、寿命长、工作电压低、易集成化等优点,是继白炽灯、荧光灯和高强度放电(英文缩写为HID)灯(如高压钠灯和金卤灯)之后的第四代新光源。
近年来,由于材料及技术的突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已经有了非常多的提升,尤其是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出现,更使得发光二极管渐渐的取代目前传统照明设备。白光LED的一种混光方式为蓝光LED蓝光激发荧光粉发出黄光并与其他蓝光混合出白光,而荧光粉的使用对LED的色温有极大影响。现有的一些新兴技术,如远程荧光技术对LED的出光性能具有一定提升,但成本高,技术应用不广泛,因此传统工艺封装的LED仍占据主要市场,同时需对其成本和性能进行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能有效改善白光LED的色温与光强空间的微结构透镜的一体化制备方法及其模具。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一体化制备微结构透镜的中使用的模具,所述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具有一平面,在平面上阵列分布有凹陷的模腔2,模腔2通过抽真空通道3与真空泵连接;平面上平铺有分离膜4,分离膜4上平铺有表面具有阵列微结构的薄膜5;通过真空泵对模腔2内抽真空,使分离膜4及薄膜5被吸入模腔内2,并与模腔2内壁紧密贴合。
所述抽真空通道3开设在每个模腔2的两侧或者底部。
所述抽真空通道3与真空泵的气路上设置有阀门。
一体化制备微结构透镜的方法如下:
(1)将分离膜4平放在模具本体1的平面上;
(2)在分离膜4上贴合表面具有阵列微结构的薄膜5;若薄膜5与制备透镜的胶体材料一致时,则薄膜5的阵列微结构面朝下;若薄膜5与制备透镜的胶体材料不同时,则薄膜5的阵列微结构面向上;
(3)对模腔2预热至60-80℃并进行抽真空,使分离膜4及薄膜5与模腔2内壁紧密贴合;
(4)向模腔2内灌满胶体材料6,接着将固定在LED支架上的LED阵列8,分别对准各模腔;
(5)再通过热压板7下压,使LED被压合封装在胶体材料6内;
(6)待胶体材料6固化后,经脱模便可得到一体化表面具有阵列微结构的透镜。
上述骤(5)所述通过热压板7下压,使LED被压合封装在胶体材料6内,此时,若薄膜5与制备透镜的胶体材料6一致时,则薄膜5的阵列微结构面朝下,此时薄膜5与胶体材料6融合为一体,薄膜5的阵列微结构即为透镜表面的阵列微结构。
上述步骤(5)所述通过热压板7下压,使LED被压合封装在胶体材料6内,此时,若薄膜5与制备透镜的胶体材料6不同时,则薄膜5的阵列微结构面向上,并在阵列微结构面上涂覆离模剂,以便胶体材料6与薄膜5分离,此时薄膜5的阵列微结构转印至胶体材料6上,待胶体材料6固化后,经脱模便可得到一体化表面具有阵列微结构的透镜。
上述步骤(5)所述热压板7温度为80-180℃,并保压保温6-30分钟。
上述步骤(6)透镜的阵列微结构为凸起或凹陷的圆锥形、圆柱形、球形、矩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结构尺度为1-100μm。
上述步骤(3)模腔2的抽真空通道3内压强为-0.1MPa。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能在制备成型LED透镜的同时,在其表面制备微纳结构,省却对透镜进行二次结构的制备。
阵列微结构的衍射作用,这种结构的透镜能有效改善白光LED的空间色温分布,为LED灯具的配光设计减少压力,提高灯具的质量。
制备方法简便易行,生产效率高,灵活性强,工艺成本低廉;在提高了LED制备工艺技术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LED生产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体化微结构透镜制备步骤1;
图2为本发明一体化微结构透镜制备步骤2;
图3为本发明一体化微结构透镜制备步骤3;
图4为本发明一体化微结构透镜制备步骤4;
图5为本发明一体化微结构透镜制备步骤4、5;
图6为本发明一体化微结构透镜制备步骤6;
图7为本发明一体化制备微结构透镜的中使用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08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