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伪标识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物品鉴别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1159.7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5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于涛;约翰·M·N·休斯顿;汪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品保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范烁,李洪福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标识 识别 装置 及其 方法 物品 鉴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识别技术,具体为一种防伪标识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物品鉴别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防伪技术是为保护企业品牌、市场和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而采取的措施,其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其中,荧光防伪技术是一种利用荧光物质的特定发光性质来为防伪目标施加特定防伪信息的技术,现有技术中的荧光防伪技术主要有紫外光激发的荧光防伪方式和红外光激发的上转换荧光防伪方式;具体地,对于紫外光激发的荧光防伪方式,荧光防伪标识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出可见荧光,进而显现出特定的标记特征,这种方式已经在钱币防伪、发票防伪等领域中得以应用,不过相应的荧光防伪标识在可见光条件下观察却不能发射荧光,进而不能显现特定的标识特征,且这种荧光防伪方式由于易被模仿,因此可靠性相对较低;对于红外光激发的上转换荧光防伪方式,同样具有荧光防伪标识在可见光照射下不发射荧光,不显现特定标识特征的特点,不过荧光防伪标识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会上转换发光,发射出特定的可见荧光,使得防伪标识特征显现,进而实现对防伪标识特征的鉴别,这种荧光防伪方式相对于紫外光激发的荧光防伪方式来说,其防伪的破解难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成为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先进防伪技术,但是针对这种荧光防伪方式现有技术中有诸多文献论述了其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并且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由于发射的可见荧光能够直接用肉眼观察到,易被逆向工程仿造,因此红外光激发的上转换荧光防伪方式的防伪能力已经显著降低,被破解的风险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一种防伪标识识别装置及其识别方法、物品鉴别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防伪标识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包括:
输出近红外光至待测标识的光源;
接收待测标识由近红外光激发而产生的可见荧光的第一光探测部;
连接第一光探测部,用于对所述可见荧光的强度与预设强度进行比较,当可见荧光的强度低于预设强度,判断存在防伪标识,当可见荧光的强度高于等于预设强度,判断不存在防伪标识的第一防伪标识识别部;
另外,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与第一防伪标识识别部相连接,用于获取第一防伪标识识别部判断存在或不存在防伪标识的结果,并根据结果相应的提示存在防伪标识或提示不存在防伪标识的提示部;
另外,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置于光源和第一光探测部之间的滤光部;所述滤光部用于对光源输出的近红外光进行衰减或滤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探测部将接收的可见荧光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输出;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连接第一光探测部的滤波部;所述滤波部用于对第一光探测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滤波操作以得到与所述近红外光频率范围相同的电信号;
另外,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连接滤波部和第一防伪标识识别部的检波部,所述检波部用于对滤波部输出的与近红外光频率范围相同的电信号进行同步检波操作,得到与所述可见荧光强度成正比的电信号并传输给第一防伪标识识别部;
另外,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置于光源和待测标识之间的第一反射镜和凸透镜;所述第一反射镜将光源输出的近红外光反射至所述凸透镜,反射至凸透镜的近红外光经由所述凸透镜汇聚后发射至所述待测标识;所述待测标识发射的可见荧光经第一反射镜透射后由第一光探测部接收。
一种防伪标识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包括:
输出近红外光至待测标识的光源;
接收待测标识由近红外光激发而产生的近红外荧光的第二光探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品保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优品保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11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