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晶合金发箍圈及发箍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1789.4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1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奉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台一盈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45/10 | 分类号: | C22C45/10;C22C45/04;C22C45/02;C22C45/00;A45D8/36;B22D1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王雪镅 |
地址: | 523470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晶合 金发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晶合金的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晶合金发箍圈及发箍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发箍圈通常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这种不锈钢材质制作的发箍圈,存在弹性差的缺点,导致这种不锈钢发箍圈或者利用不锈钢发箍圈制作的箍圈的舒适度差。而且,这种不锈钢材质制作的发箍圈还存在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能、耐刮性能、耐腐蚀性能差等缺陷。
而且,由于不锈钢材质制作的发箍圈具有导电性能和磁性能,从而使得不锈钢材质制作的发箍圈不具有防磁和防静电的特性。
现有技术中的不锈钢发箍圈,多存在镍释放量大的问题。镍是一种容易导致接触性过敏的元素。镍元素通过一些含镍材料的释放并长期与皮肤接触后会被皮肤吸收,从而对部分个体导致过敏;进一步暴露在可溶性镍盐中会导致国民性接触性过敏。据统计,20%的人对镍有很明显的过敏反应症状。利用不锈钢材质制造的发箍圈,常会释放镍,且镍释放量较大,容易使发箍圈佩戴者造成皮肤过敏。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不锈钢发箍圈,由于部分不锈钢材质含有带毒性的铍元素,这类含铍元素的不锈钢发箍圈,在长期佩戴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带毒性的铍而渗透到发箍圈佩戴者的皮肤中,从而对人体健康不利。
现有技术制备不锈钢发箍圈的工艺一般包括下料、冲压、机加工、抛光和电镀工序,该制备工艺存在机械加工量大、加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的缺点,且所制备的不锈钢发箍圈的精密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弹性、高强度、高硬度、韧性好、耐刮、耐磨、抗腐蚀和高精密度的非晶合金发箍圈。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发箍,该发箍包括具有高弹性、高强度、高硬度、韧性好、耐刮、耐磨、抗腐蚀和高精密度的优点的非晶合金发箍圈,具有舒适度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机械加工量小、加工时间短、生产效率高且生产成本低的非晶合金发箍圈的制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非晶合金发箍圈,所述发箍圈是采用锆基非晶合金、铜基非晶合金、钛基非晶合金、镍基非晶合金、钯基非晶合金或铁基非晶合金而制造的非晶合金发箍圈。
所述锆基非晶合金包括Zr-Cu-(Ni/Co)-Al + (Nb/Ti/Sn)系合金、Zr-Cu-Ni-Co-Al + (Nb/Ti/Sn)系合金;所述铜基非晶合金包括Cu-Ti-Zr-(Ni/Co) + (Sn/Nb)系合金、Cu-Ti-Zr-Ni-Co + (Sn/Nb)系合金。
所述非晶合金发箍圈的维氏硬度为400~600,降伏强度为1000MPa~3000MPa,弹性限度为2%~3%,镍释放量为0~0.015mg/cm2/week,抗腐蚀性为经受500小时~2000小时的盐雾测试后其表面仍然良好无腐蚀。
所述非晶合金发箍圈还连接有塑料、不锈钢或钛合金材质制作的部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发箍,所述发箍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非晶合金发箍圈。
为达到上述目的之三,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非晶合金发箍圈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非晶合金发箍圈预成型件的制备:在真空状态或惰性气氛的保护下,利用锆基非晶合金、铜基非晶合金、钛基非晶合金、镍基非晶合金、钯基非晶合金或铁基非晶合金的合金锭通过压铸成型法制备出非晶合金发箍圈预成型件;
步骤二,二次成型:通过热塑成型法(TPF)或快速放电成型法(RDF)对步骤一制得的非晶合金发箍圈预成型件进行二次成型,得到非晶合金发箍圈。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步骤三,表面处理步骤:对所述步骤二得到的非晶合金发箍圈进行滚筒研磨和/或磁力研磨和/或抛光处理和/或拉丝处理和/或喷砂处理和/或PVD处理和/或喷涂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的二次成型,通过热塑成型法(TPF)对步骤一制得的非晶合金发箍圈预成型件进行二次成型的具体步骤为:利用感应线圈或电阻丝将步骤一制得的非晶合金发箍圈预成型件加热至过冷液相区后,然后利用发箍圈模具将处于过冷液相区的非晶合金发箍圈预成型件进行二次成型,得到非晶合金发箍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台一盈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台一盈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17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