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72656.9 | 申请日: | 2015-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3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建成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P25/06;A61K35/648;A61K35/646;A61K35/64;A61K3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2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偏头痛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偏头痛(migraine)又称“偏头风”,是一种慢性发作性的神经血管疾病,偏于一侧的头部疼痛,往往比较顽固,可能定期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眼睛牵扯痛等。偏头痛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以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致的一种有或不伴有脑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暂时性障碍的头痛.偏头痛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饮食因素或其他因素(情绪紧张、精神创伤、忧虑、焦虑、饥饿、失眠、外界环境差以及气候变化等)等有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18-65岁人口中,原发性头痛发病率为23.8%,其中偏头痛为9.3%,男:女=1∶2-3。长期以来,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在为攻克偏头痛而不懈努力着。目前,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很多,西医常以镇痛、镇静等方法为主,如卡马西平、芬必得、麦角胺、脑清片、奋乃静等药物,也只是临时缓解症状,长期服用费用高、副作用大、易成瘾,远期疗效不能尽善尽美,而不为众多患者所接受。而本发明发掘祖国医学遗产,结合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的研究,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选用道地药材,遵循传统的炮制方法制作而成,具有祛风化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用药特色,针对风、痰、瘀、虚进行全面的综合调理。诸药合用,相辅相成,标本兼治,具有远期临床疗效好,伴随症状改善明显,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并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制而成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针对风、痰、瘀、虚进行全面的综合调理,注重整体,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针对性强,这样,诸药合用,相辅相成,标本兼治,具有远期临床疗效好,伴随症状改善明显,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可轻松治愈偏头痛。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草药原料制成:
天麻8-15份,川芎15-25份,赤芍8-15份,延胡索10-20份,柴胡10-20份,荆芥8-15份,防风8-15份,羌活8-15份,白芷8-15份,蔓荆子8-15份,藁本8-15份,细辛3-10份,僵蚕8-15份,全蝎3-10份,蜈蚣3-10份,地龙8-15份,甘草3-10份。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按配方比例将天麻,川芎,赤芍,延胡索,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蔓荆子,藁本,细辛,僵蚕,全蝎,蜈蚣,地龙,甘草共17种中草药洗净,放入高压锅内于150~180℃蒸15~20分钟,冷却至室温,摊放在竹席上,用黑布覆盖,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粉碎成150~200目粉末,混合均匀后装入胶囊即得成品。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还可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草药原料制成:
天麻10-14份,川芎12-22份,赤芍10-14份,延胡索12-18份,柴胡12-18份,荆芥10-14份,防风10-14份,羌活10-14份,白芷10-14份,蔓荆子10-14份,藁本10-14份,细辛4-8份,僵蚕10-14份,全蝎4-8份,蜈蚣4-8份,地龙10-14份,甘草4-8份。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各味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是:
天麻12份,川芎20份,赤芍12份,延胡索15份,柴胡15份,荆芥12份,防风12份,羌活12份,白芷12份,蔓荆子12份,藁本12份,细辛6份,僵蚕12份,全蝎6份,蜈蚣6份,地龙12份,甘草6份。
本发明各味药物的药理药性如下: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功效: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主要有效成分是天麻素及其苷元等,有镇静、抗惊厥、抗眩晕、降压、保护脑神经细胞等作用,对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眩晕等有较好的疗效。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血瘀气滞痛证,如头痛,风湿痹痛等。主要有效成分有川芎嗪、阿魏酸等,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氧、抗脑缺血、抗血栓形成、镇静镇痛等药理作用。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主治瘀血阻滞所致头痛、痛经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诸证;温热病热在血分致身热、发斑疹,血热致吐血、衄血等。
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血瘀滞之痛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建成,未经许建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26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