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用内燃机的中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74648.8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5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吴可;李信宁;陈义梅;农薇;秦真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沈园园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中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热管冷却的船用内燃机的中冷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船用内燃机增压之后的进气通常温度较高,如果直接进入内燃机的气缸工作,将导致燃油消耗增多,排气温度过高和排放恶化,所以,通常对增压之后的进气用中冷器进行冷却。目前,采用较多的中冷器为风扇吹动常温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空空中冷器,或者采用海水或淡水作为冷却介质的水空中冷器,而考虑到冷却介质的获取方式及温度特点,船用内燃机则通常采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的水空中冷器。
但是,上述中冷器均存在冷却效率低,体积尺寸庞大,结构不紧凑。当采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时,中冷器的冷却芯材必须采用耐海水腐蚀且价格较高的海军铜、铁白铜、铝白铜甚至钛合金材料,使用成本较高。同时,管材与隔板之间的组装无论焊接或是胀管工艺,都会对原有型材造成微观上的金相组织破坏,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裂纹或者热应力变形裂纹,这些部位都成为将来腐蚀发源地带,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内燃机的中冷器,冷却效率高,体积更加紧凑,而且散热芯管不会腐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用内燃机的中冷器,包括:中冷器本体,其内部具有热交换腔;导流罩,其设置在中冷器本体的侧壁上,导流罩的一端设有风扇;以及热管,其设置在热交换腔内,且热管的一端伸入导流罩内。
优选地,中冷器本体为矩形壳体,导流罩为方形套筒段,该方形套筒段固定在矩形壳体的上侧壁。
优选地,矩形壳体由底座、前端板、后端板、进气端盖、出气端盖和上侧的隔热板围合而成,隔热板形成方形套筒段的侧壁的一部分,热管穿过隔热板伸入导流罩的内腔。
优选地,矩形壳体由底座、前端板、后端板、进气端盖、出气端盖和上侧的隔热板围合而成,隔热板形成方形套筒段的侧壁的一部分,热管穿过隔热板伸入导流罩的内腔。
优选地,进气端盖上集成有进气口,出气端盖上集成有出气口。
优选地,进气端盖的外壁向外凸出形成漏斗形,进气口设在漏斗形的缩口处。
优选地,出气端盖的外壁向外凸出形成脊梁,脊梁向一侧延伸,出气口设在脊梁的延伸处。
优选地,前端板和后端板的外壁上设有筋条。
优选地,导流罩的一端固定有支架,支架上固定有变频调速电机,变频调速电机带动风扇旋转。
优选地,方形套筒段的一端具有圆形缩颈段,支架将变频调速电机固定在圆形缩颈段的开口处,风扇安装在变频调速电机的转轴上且风扇处于圆形缩颈段的内部。
优选地,热管内放置有低沸点的冷却介质,且热管内为真空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中冷器本体上设置导流罩及热管,采用热管原理和结构特点,使得中冷器的冷却效率高,降温速度快;
2.由于采用热管技术,该中冷器装置不受海水腐蚀影响,可以采用低成本的管材生产制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3.而且中冷后的进气温度可根据发动机工况变化进行相应调节,在内燃机启动怠速阶段,中冷器不对增压后进气加热,热机时间缩短,使得内燃机可以快速进入负载工作状态,响应更快,同时可以降低热机时间过长造成的有害排放物的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船用内燃机的中冷器的主视图;
图2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船用内燃机的中冷器的左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船用内燃机的中冷器的后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船用内燃机的中冷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船用内燃机的中冷器的又一立体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气口,2-进气端盖,3-中冷器本体,4-隔热板,5-导流罩,6-风扇,7-支架,8-出气端盖,9-出气口,10-导流罩出气口,11-热管,12-进气通道,13-变频调速电机,14-前端板,15-底座,16-后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46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增压器控制器
- 下一篇:发动机风扇用冷风导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