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式抢修仓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6133.1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7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许议;马蓉芬;陈金玲;林建新;黄娅珊;曾继强;陈玉兰;倪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1 | 代理人: | 陈如涛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技术 移动式 抢修 仓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仓储作业管理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式抢修仓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经常需要面对抢修作业,抢修作业具有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却要求必须有及时性,尽可能的缩短时间,最大程度的效率。然而其对应的物资仓储系统却无法提供24小时值班制,抢修人员需要多次电话和仓管员沟通,延误抢修时间,影响抢修工作效率。
另外,现有技术的仓储系统中,其物资出库需要较多的程序,首先需要根据清单获取对应的物资,然后再进行出库核实、确认物资的型号、数量等参数,最后形成出库清单,方能获得抢修物资。这样的流程繁琐,耗时长,不利于抢修工作的开展。而且一旦时间过于紧张,这种出库模式容易出错,造成物资流失,无法追查,事后也容易出现追责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领取的物资还要转移到抢修车上,搬运时间也增加了抢修时间;当抢修结束后,未使用的物资还要进行一次退货入库的程序,事后程序也极为繁琐和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满足抢修作业,大大缩短抢修时间,提高抢修效率,流程简单便捷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式抢修仓储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式抢修仓储系统,其要点在于,包括如下组成:
仓储ERP系统,其包括主数据模块、仓储管理模块以及人机对话平台,其中主数据模块包括人员数据单元、物资参数单元、物资存储及使用数据,人员数据单元包含人员的身份识别数据;仓储管理模块包括有调拨转储单元以及库存台帐;人机对话平台设置有输入单元和选择对话框;
仓库中的每个物资均设置有RFID标签,标签中存储有对应物资的参数单元,同时物资参数单元与物资存储及使用数据以物资唯一的标识编码为关联点进行对应关联;仓库门口配置有能够扫描物资上RFID标签的扫描通道;
仓储ERP系统中设置有抢修车仓位,即以抢修车作为货仓,并赋予仓位号,该仓位号或者为仓库中的仓位流水编码,或者以抢修车的车牌号为仓位号;抢修车仓位上置放常用的抢修用物资,位于抢修车仓位上的物资的参数与该抢修车仓位号关联;抢修车上配置有能够扫描物资上RFID标签的手持扫描终端;
抢修人员进入仓库前,首先提供身份识别数据,仓储管理模块根据主数据模块中的人员数据单元对提供的身份识别数据进行识别,确认后,生成该人员对应的链接数据;
如果需要增加抢修的物资,则进行以下操作:
抢修人员进入仓库拣选物资,然后将物资顺序通过仓库门口的扫描通道;扫描通道将采集到的物资参数传送给仓储管理模块的调拨转储单元,形成初始的转储清单,并显示在人机对话平台上;
抢修人员在人机对话平台上输入物资的转储仓位,即抢修车仓位,或者通过选择对话框选择转储的仓位号,并确认;仓储管理模块的转储单元自动生成最终转储清单,并更新到库存台账中;抢修人员领取物资出库,并搬移到抢修车上;
驾驶抢修车到达抢修地点,通过手持扫描终端扫描需要使用的物资的标签,并在手持扫描终端中形成初始出库清单,然后抢修人员在该初始出库清单中输入使用的物资的数量,形成抢修出库清单;
抢修结束后,抢修车回归仓库,将手持扫描终端与仓储ERP系统对接,将抢修出库清单传送到仓储ERP系统中,并确认最终的出库清单,生成出库确认单。
所述的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所述的身份识别数据可以采用预先采集的指纹数据,或者个人专用门禁卡,或者人员专用识别代码等等。所述物资的使用数据包括物资的使用地点、使用班组等流向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6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