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录井气测的仿生油气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7957.0 | 申请日: | 2015-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9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友宏;常志勇;刘宝昌;高科;郭威;邓孙华;马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1/00 | 分类号: | B01D61/00;G01N1/22;G01N1/3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6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录井气测 仿生 油气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录井汽测过程中获取油气的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钻井液油气分离装置,属于石油勘探领域的工程技术。
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过程中定量获取钻井液中的油气组分信息是有效评价油气层和油气性质的基础。目前气测技术通常使用电动脱气器对钻井液进行搅拌来分离气体,并运用气体检测仪来分析其中的烷烃组分。其主要缺陷是分离气体的效果受安装位置、钻井液液面高度、温度和黏度以及烃类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只能定性地反应地层油气信息,由于轻、重烃组分溶解度不同机械搅拌改变了气体实际比例,造成和后期油气解释与评价上的误差。
而且上返的钻井液具有高温、携带泥沙的特点,高温、振动、冲击、岩屑及杂质都会影响电动脱气器的分离效果。因此,根据现有技术情况,迫切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简单便携的油气分离装置,受钻井液性能影响较小,以达到真实客观反应钻井液油气组分含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以直接插入钻井液中有效地分离烷烃类组分的用于录井汽测的仿生油气分离装置。
锥螺主要栖息在低潮线、水深1-30米的碎珊瑚底质的浅 ,其栖息环境中泥沙、海水、岩石混杂,锥形外壳为不仅为其提供肌肉附着物,并且能够在复杂的海岸环境中保护软弱的躯体免受捕食动物或者其它外力的伤害 ,蜂巢结构可以是使用最少的材料制做尽可能大的空间,又具有足够的强度。
本发明是由数个圆盘、连通管和半透膜组成,数个圆盘间隔叠置在一起,并由连通管联通,各圆盘的上壁为蜂巢结构,圆盘上表面覆设半透膜,可以选择通过烷烃组分,连通管的顶端开设有载气入口和载气出口。
所述的数个圆盘的直径从上至下由大变小,最大圆盘直径为106mm,以后每个圆盘比之前一个直径递减10mm。
所述蜂巢结构分四部分布置在圆盘上,其中蜂巢结构的边长a为1mm,边的宽度b为0.2-0.6mm,通过调整边的宽度b可以控制整个蜂巢结构孔隙度范围在0.4-0.8之间。
工作时将本发明放入被检钻井液中,钻井液中的烷烃分子通过各个圆盘的上的半透膜汇集到连通管之中央通道中,而后被载气带出中央通道送达检测设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依据锥螺外形和蜂巢的仿生结构,来设计仿生油气分离装置。
2、本发明得益于锥螺仿生结构使其在高温、振动、冲击、岩屑及杂质环境的影响下保证结构强度,同时增大与钻井液的接触面积,不仅提高油气分离效率,而且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准确度;得益于附着半透密膜蜂巢结构,不仅可以获得较大接触面积,同时提高油气分离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及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半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拆除半透膜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蜂巢结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是由六个圆盘4、连通管6和半透膜3组成,六个圆盘4间隔叠置在一起,并由连通管6联通,各圆盘4的上壁为蜂巢结构5,圆盘4上表面覆设半透膜3,可以选择通过烷烃组分。蜂巢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连通管6的顶端开设有载气入口1和载气出口2。
所述的六个圆盘4的直径从上至下由大变小,最大圆盘4直径为106mm,以后每个圆盘4比之前一个直径递减10mm。
如图2所示,所述蜂巢结构5分四部分布置在圆盘4上,如图3所示,其中蜂巢结构5的边长a为1mm,边的宽度b为0.2-0.6mm,通过调整边的宽度b可以控制整个蜂巢结构5孔隙度范围在0.4-0.8之间。
工作时将本发明放入被检钻井液中,钻井液中的烷烃分子通过各个圆盘4的上的半透膜3汇集到连通管6之中央通道中,而后被载气带出中央通道送达检测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79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