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8929.0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5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江文豪;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2430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煤气 烧锅 空气 预热器 漏风 测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工程的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算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企业在冶炼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煤气,包括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及转炉煤气,其中高炉煤气的产量最大,每冶炼1t生铁可相应产生3500-4000m3高炉煤气。高炉煤气中的不可燃成分(包括N2和CO2)含量高达80%左右,造成了高炉煤气的低热值、不易燃烧等缺点,导致目前许多钢铁厂对高炉煤气的利用都不够充分。如何利用好钢铁生产工艺中副产的高炉煤气资源,是相关技术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在一些钢铁厂取得成功应用并得到逐步推广。通过高炉煤气与煤粉混烧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高炉煤气单独燃烧较为困难的缺陷。而从钢铁厂的角度来看,采用混烧锅炉能较好地利用高炉煤气,降低高炉煤气的放散率,且有助于实现煤气管网的平衡。此外,锅炉混烧煤气后,SO2、NOx和粉尘颗粒物的排放量与传统的煤粉锅炉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因此,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在钢铁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当前资源日益紧张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更能凸显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空气预热器漏风属于锅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也是影响锅炉运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测试是锅炉机组大小修前后必须进行的项目,许多电厂还会在运行过程中定期组织进行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自测。目前,工程上主要依据GB 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对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进行测算,国标GB 10184-88在附录K中提供了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算方法,因其简便易行,故得到广泛的应用。即通过同时测定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气中三原子气体RO2的体积含量百分率RO′2和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中三原子气体RO2的体积含量百分率RO″2,然后按公式计算得到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该方法只需要测试两个参数即可求得漏风率,简便易行,故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该方法是针对常规的燃煤锅炉推导出来的经验方法,适用于常规燃煤锅炉,对于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却不适用(这主要是因为高炉煤气的燃料成分与煤有很大区别,导致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求解过程与常规燃煤锅炉有很大不同,较常规锅炉要复杂很多),如果仍然套用国标GB10184-88中的方法必然会导致结果大大偏离真实值,从而失去有效性。
因此,构建一个适用于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算方法,以精确分析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的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为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空气预热器的性能考核、设备维护和改造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分析出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的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算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煤粉与高炉煤气混烧锅炉空气预热器漏风率的测算方法,所述的测算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燃煤成分数据、高炉煤气成分数据、灰渣取样分析数据、烟气成分测量数据以及大气参数测量数据;其中所述灰渣取样分析数据包括飞灰含碳量和炉渣含碳量;所述烟气成分测量数据包括空气预热器进口处的干烟气成分数据和空气预热器出口处的干烟气成分数据;所述大气参数测量数据包括当地大气压力、大气相对湿度和环境温度;
根据所述高炉煤气成分数据获得标准状态下的高炉煤气密度;
根据所述高炉煤气密度将所述高炉煤气成分数据转化为以收到基质量含量百分率表示的成分数据;
根据所述烟气成分测量数据,采用迭代法获得混合燃料特性数据;
根据第一计算公式计算单位质量混合燃料燃烧需要的理论干空气量,所述第一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所述单位质量混合燃料燃烧需要的理论干空气量;
为混合燃料收到基实际燃烧掉的碳元素质量含量百分率;
Sar、Har、Oar分别为混合燃料收到基硫元素质量含量百分率、混合燃料收到基氢元素质量含量百分率、混合燃料收到基氧元素质量含量百分率;
根据第二计算公式计算空气预热器进口处对应的单位质量混合燃料燃烧产生的实际干烟气量,所述第二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89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