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水体水质快速改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8947.9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9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言正;王晓昌;任武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29/46;B01D29/52;B01D29/60;B01D29/6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水体 水质 快速 改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城市景观水体水污染物控制,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水体水质快速改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工程较城市发展速度相对落后,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具有景观功能的河流湖泊,由于其流动性差,自净能力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排入天然水体中,而引起的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过度生长,进而造成水体中溶解氧下降,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感官性状下降等一系列使得水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景观水体受其施工问题、景观要求等实际问题的限制,有很多污水处理技术都不能有效实施,大多采用生态修复。近年来,生态浮床技术快速发展,其主要是依靠浮床上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传统的生态浮床是由具有浮力的材料组合成各种形状,承载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同时庞大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一个依附的生活环境,从而净化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研究和实践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过程中,生态浮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水体生态。然而,生态浮床技术亦有其固有的缺陷:种植在浮床上的植物多固定在土中,浮力材料和土壤将植物和水体隔离,植物根系接触的水量不多,且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根系作用大大受到限制;植物只能吸收水中的氮磷,并不能将其转化释放到空气中,需定时收割,操作繁琐;且植物在非生长季节的衰亡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水体水质快速改善装置,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手段对城市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N、P等营养盐进行有效的削减,以改善城市水体的水质,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景观水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城市水体水质快速改善装置,包括:
混凝反应器Ⅰ,接原水进水管,废水在其中完成悬浮物凝聚、大分子有机物混凝和水中磷元素的吸附,形成污染絮体;
斜管沉淀池Ⅱ,接混凝反应器Ⅰ的出水口,废水在其中进行混凝反应器Ⅰ中形成的污染絮体的固液分离;
叠片过滤器Ⅲ,接斜管沉淀池Ⅱ的出水口,截留未能在斜管沉淀池Ⅱ内分离的细小悬浮物;
生物活性炭罐Ⅳ,接叠片过滤器Ⅲ的出水口,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代谢作用,在其中实现残余有机物和氮元素的削减,生物活性炭罐Ⅳ的出水口与景观水体连接。
优选地,本发明还可包括中间水箱Ⅴ和通过加药管路连接混凝反应器Ⅰ的加药系统Ⅶ,叠片过滤器Ⅲ过滤后出水一部分通过管路进入加药系统Ⅶ,其余出水进入生物活性炭罐Ⅳ;出生物活性炭罐Ⅳ的处理水一部分进入中间水箱Ⅴ,其余排入景观水体,所述斜管沉淀池Ⅱ的污泥出口连接污泥处理系统Ⅵ,
所述加药系统Ⅶ分为聚合氯化铝混合投加设备和聚丙烯酰胺混合投加设备,其中聚丙烯酰胺投加设备同时接混凝反应器Ⅰ和污泥处理系统Ⅵ。
所述污泥处理系统Ⅵ以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为核心,处理能力为0.5m3/h。
优选地,本发明还可包括用于控制装置中所有设备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Ⅷ,其中自动控制系统Ⅷ与如下部件相连接:
依次设置于所述原水进水管上的水射器1和管道混合器2,管道混合器2的一个入口与水射器1的出口连通,另一个入口连接加药系统Ⅶ,管道混合器2的出口接至混凝反应器Ⅰ;
依次设置于所述斜管沉淀池Ⅱ与叠片过滤器Ⅲ之间管路上的加压泵3、电传压力表一4和电动阀组一;
设置于所述叠片过滤器Ⅲ末端的电传压力表组;
依次设置于所述叠片过滤器Ⅲ与加药系统Ⅶ之间管路上的电动阀组二和电动阀五14;
设置于所述生物活性炭罐Ⅳ出水管路上的电动阀六11;
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间水箱Ⅴ上的超声波液位计12以及设置于中间水箱Ⅴ与叠片过滤器Ⅲ出口之间管路上的反冲洗泵13;
所述叠片过滤器Ⅲ由两个过滤单元并联构成,过滤精度为1~3μm,所述电动阀组一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过滤单元入口的电动阀一5和电动阀二6,所述电传压力表组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过滤单元末端的电传压力表二7和电传压力表三8,所述电动阀组二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过滤单元出口的电动阀三9和电动阀四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89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