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开闭控制功能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9133.7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9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夏井宏;糸井巧;小林弘幸;田中德泰;高桥哲郎;藤野弘章;渡边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0J5/10 | 分类号: | B60J5/10;E05F15/7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金玉兰,刘灿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开闭 控制 功能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开闭控制功能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设有相对于车身能够开闭的后背门等的开闭部件(专利文献1、2)。使用者例如打开后背门,向车辆搬入或从车辆搬出货物。再关闭打开的后背门。
其中,在专利文献2中,在包括了车辆行驶状态下的车载门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下,通过连接为了使后背门等的车载门能够自动开闭而并用的电磁离合器,抑制了由车载门驱动系统的齿轮等部件所发出的异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5-22544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010-0647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在如此使用后背门等的开闭部件关闭车身的开口部的情况下,在关闭的开闭部件和车身之间配置有堵塞它们之间的空隙的称为密封条的弹性部件。由它来确保防水性和隔音性等。
然而,像这样夹在关闭的开闭部件和车身之间的弹性部件,由于长时间置于压缩状态下,因此随时间推移有可能导致性能劣化。如果弹性部件的性能劣化,则防水性、隔音性等也会降低。
特别是,在关闭的开闭部件和车身之间仅通过配置弹性部件来防止外气的流入流出,还利用弹性部件的强度确保开闭部件和车身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的情况下,由于弹性部件随时间推移而变形,因此在行驶中开闭部件震动而碰触车身,发出异音。
如此在汽车等的车辆中,存在抑制被夹在开闭部件和车身之间的弹性部件的性能劣化的潜在需求。
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具备开闭控制功能的车辆,包含:车身,具有开口部;开闭部件,用于关闭上述开口部;驱动部件,驱动上述开闭部件进行开闭;控制部,控制上述驱动部件在完全打开位置和完全闭合位置的范围内控制上述开闭部件;弹性部件,设于关闭的上述开闭部件和上述车身配合的部分,夹在关闭的上述开闭部件和上述车身之间,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车身的停车期间控制上述驱动部件,从上述完全闭合位置打开上述开闭部件以减轻作用于上述弹性部件的压力。
优选,上述控制部在检测到上述车身持续处于停车状态的情况下,从上述完全闭合位置打开上述开闭部件。
优选,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完全闭合位置打开上述开闭部件的情况下,将上述开闭部件打开至从上述完全闭合位置打开且上述开闭部件的锁紧未解除的位置,或者从上述完全闭合位置打开且维持上述开闭部件和上述车身配合的部分的防水功能的位置。
优选,具有用于检测来自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开闭部件的驱动力矩的力矩传感器,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完全闭合位置打开上述开闭部件的情况下,直到判断出通过上述力矩传感器检测到的力矩比控制上述开闭部件到完全闭合位置时所需的力矩小为止,控制上述驱动部件。
优选,具有检测上述开闭部件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上述控制部在从上述完全闭合位置打开上述开闭部件的情况下,直到基于上述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情况而判断出上述开闭部件的位置从完全闭合位置偏离为止,控制上述驱动部件。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控制部在车身停车期间控制驱动部件,并从完全闭合位置打开开闭部件,减轻作用于弹性部件的压力。据此,在车身停车期间作用于弹性部件的压力减轻,能够抑制弹性部件随时间推移所导致的变形和/或性能劣化。能够有效地抑制在长时间停车期间弹性部件随时间推移而导致的变形和/或性能劣化的发展。
其结果为,本发明能够抑制夹在开闭部件和车身之间的弹性部件的性能劣化和/或变形,并能够长时间确保最初的高防水性以及隔音性。
特别是,由于这样的处理使弹性部件不容易随时间推移而变形,因此在仅通过在关闭的开闭部件和车身之间配置弹性部件以防止外气的流入流出,还利用弹性部件的强度确保开闭部件和车身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的情况下,能够长时间维持开闭部件在行驶过程中不碰触车身的状态,很难发出由于该碰触所导致的异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完全闭合后背门的状态的部分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汽车完全打开后背门的状态的部分说明图。
图3是表示设在图1的汽车中的后背门开闭控制装置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汽车中微开后背门的状态的部分说明图。
图5是表示由图3的控制单元进行的、用于控制后背门到达微开位置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汽车(车辆)
2:车身
9:货物口(开口部)
10: 后背门(开闭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9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