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法处理铜铅阳极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0268.5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1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詹建;项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冠华黄金冶炼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1/00;C22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47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阳极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色金属冶炼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碱法处理铜铅阳极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铜、铅阳极泥处理工艺均采用的是火法与湿法联合工艺流程或全湿法工艺流程。对于火法工艺而言,无论是还原造贵铅过程还是贵铅氧化吹炼合金过程,其目的都是除去杂质金属,这些杂志金属除少量进入炉渣,大多挥发进入烟尘,而这些烟尘由于产出量大,成分复杂,处理困难,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而湿法工艺,它采用盐酸作为溶剂来脱除杂质,因而造成银部分溶解溶于盐酸浸出液,最终进入Sb、Bi渣中,难以回收;两种工艺都存在纯度不高,物料大量堆积,容易挥发,处理费用高且不易达标,系统腐蚀严重,投资高的现象,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碱法处理铜铅阳极泥方法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碱法处理铜铅阳极泥方法,来解决火法与湿法联合工艺流程中难以回收处理,污染环境,投资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碱法处理铜铅阳极泥方法,其所述的处理方法如下:
1)洗涤除酸:首先将阳极泥用热水洗涤,除去含酸液体,使得含酸液体返回电解系统;
2)焙烧-细磨:将洗涤后的阳极泥进行低温焙烧-细磨,使其充分氧化;
3)升温反应:再将反应器内加入工业用水和木糖醇后升温,启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再用加料斗向反应器内加入充分干燥和氧化后的阳极泥,再向反应器内入氢氧化钠进行反应;
4)静置过滤:将浸出后的反应物进行静置,抽出上清液沉铅反应器,下面的底流进行过滤,将滤液抽取到沉铅反应器内;
5)加Na2S反应:室温下向沉铅反应器内的上清液内加入Na2S溶液,搅拌并控制终点至无黑色沉淀为止,在进行静置,抽取上清液到中和反应器内,底流进行过滤,将滤液抽取到沉铅反应槽内;
6)净化取渣:在中和反应器中将H2SO4用真空抽至高位槽,阀门控制向中和反应器使得H2SO4缓慢加入,再进行搅拌,再进行静置,待SB2O3充分沉淀后抽取上清液到净化反应器,底流进行过滤,滤液抽到净化反应器与上清液进行合并,取出滤渣;
7)沉淀过滤:将净化反应器中将阀门控制向中和反应器使得H2SO4缓慢加入,再进行搅拌,再进行静置,待AsS充分沉淀后,抽取上清液到蒸发浓缩器中,底流进行过滤,滤液抽取到蒸发浓缩器中;
8)浓缩:液体在蒸发浓缩器中进行浓缩,产出Na2SO结晶,溶液体积浓缩至原体积的3/4,返回浸出使用。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4)和5)中静置的时间为1小时。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4)和5)中的过滤采用抽滤盘抽滤。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6)和7)中搅拌时间为30分钟。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6)和7)中静置的时间为3小时。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6)和7)中反应温度控制在40-50℃。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6)和7)中pH制控制在7-8。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6)和7)中过滤采用板框压滤机过滤。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碱法处理铜铅阳极泥方法,对阳极泥进行预处理,可降低联合流程火法部分的处理量,缩短造渣、吹炼时间,特别是可使火法处理时产出含多种复杂成分难以处理的烟尘,大为减少,并使其处理变得简单;同时碱浸出时,Au、Ag不溶于碱液,因而金银直收率比酸法高3%以上,系统采用全闭路循环,无废水排出,因而污水污染,综合回收好,副产品Pb、Bb可作铅精矿出售。
附图说明
图1是碱法处理铜铅阳极泥方法工艺流程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冠华黄金冶炼有限公司,未经池州冠华黄金冶炼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02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