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线气体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1110.X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4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艳 |
主分类号: | F23D14/24 | 分类号: | F23D14/24;F23D14/4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线 气体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线气体燃烧器。
背景技术
当前应用的气体燃烧器对燃气品质要求较高,当燃气中混有焦油、煤粉、细木粉等杂质时,容易造成管堵塞等问题,从而产生黑烟、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又因其燃气行进速度不高,燃烧不够剧烈,燃烧不完全,从而造成烟气温度无法满足某些特定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旋线气体燃烧器,该燃烧器可以将混有焦油、煤粉、细木粉等多种杂质的燃气充分燃烧,避免了管堵塞,杜绝了黑烟、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增大了燃气的燃烧行程,提高了燃气行进速度,使燃气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螺旋线气体燃烧器,其包括筒体、一次配风管、燃气管和二次配风管,筒体内部形成圆柱或圆锥形的燃烧室,所述筒体的筒壁上分别与一次配风管、燃气管和二次配风管连接,
所述一次配风管连接于筒体的低温端,并沿燃烧室圆形截面的外圆周方向与燃烧室连通,一次配风管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的夹角为螺旋角α;
所述燃气管连接于筒体的低温端,并沿燃烧室圆形截面的外圆周方向与燃烧室连通,燃气管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的夹角也为螺旋角α;
所述筒体的高温端设有火焰喷口,火焰喷口沿燃烧室圆形截面的外圆周方向与燃烧室连通,火焰喷口的轴线与筒体轴线的夹角也为螺旋角α,且高温烟气沿火焰喷口的轴线方向外喷射;
所述二次配风管连接于筒体的低温端或中部,置于燃气管和火焰喷口之间,并沿燃烧室圆形截面的外圆周方向与燃烧室连通,二次配风管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的夹角也为螺旋角α。
所述筒体内壁设有保温耐火层。
所述筒体低温端的轴向端面上设有观察口。
所述筒体高温端的轴向端面上设有防爆口。
所述一次配风管、燃气管、二次配风管和火焰喷口与筒体的连通处位于同一条螺旋线上。
所述螺旋角α为70°~85°。
本发明将燃料的燃烧路径设为螺旋线型,在燃烧室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大大延长了燃料的燃烧行程,使得燃料燃烧得更充分,杜绝了因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多种污染物;提高了燃料的行进速度,使得燃烧发生的更剧烈,从而产生温度更高的烟气以备利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螺旋线气体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筒体2、一次配风管3、燃气管4和二次配风管5,筒体2为两端密封的筒型结构,筒体2内壁设有保温耐火层,本实施例中筒体2内部形成圆柱形的燃烧室,所述筒体2的筒壁上分别与一次配风管3、燃气管4和二次配风管5连接,
所述一次配风管3连接于筒体2的低温端,并沿燃烧室圆形截面的外圆周方向与燃烧室连通,一次配风管3的轴线与筒体2的轴线的夹角为螺旋角α,由一次配风管3进入燃烧室的气体沿筒体2内壁以螺旋角为α的螺旋线向高温端运动;
所述燃气管4连接于筒体2的低温端,并沿燃烧室圆形截面的外圆周方向与燃烧室连通,燃气管4的轴线与筒体2的轴线的夹角也为螺旋角α,连通处位于一次配风管3所进空气运行的螺旋线上;
所述筒体2的高温端设有火焰喷口6,火焰喷口6沿燃烧室圆形截面的外圆周方向与燃烧室连通,火焰喷口6的轴线与筒体2轴线的夹角也为螺旋角α,且高温烟气沿火焰喷口6的轴线方向外喷射;
所述二次配风管5连接于筒体2的低温端或中部,置于燃气管4和火焰喷口6之间,并沿燃烧室圆形截面的外圆周方向与燃烧室连通,二次配风管5的轴线与筒体2的轴线的夹角也为螺旋角α,连通处位于一次配风管3所进空气运行的螺旋线上;二次配风管5一方面增加配空而促进燃烧,另一方面增加燃气混合气的动能,加快其运行速度,使得燃烧更剧烈。
另外,一次配风管3、燃气管4、二次配风管5和火焰喷口6与筒体2的连通处位于同一条螺旋线上。这种设计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气沿着螺旋线型路径燃烧并前进,在燃烧室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延长了燃烧的行程,从而使燃烧发生的更完全,切线方向喷射可以减少火焰喷射时的动能损失。
优选的,一次配风管3、燃气管4、二次配风管5和火焰喷口6的内截面为方形。其有益效果是,可以使管与燃烧室内截面光滑曲面连通,减小燃气或空气等经过连通处时的能量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艳,未经陈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1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