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1147.2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8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强超;欧阳军;张明;江文东;王莉;华煌圣;潘军;罗来峰;聂娟红;熊军;赵志宏;邝国安;张锐冬;劳志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黄晓庆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rc 校验 静态 信息 监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静态信息,将所述静态信息存储为二进制数据;将存储的所述静态信息作为CRC校验的信息码,通过CRC校验算法计算对应的CRC校验码;将计算的所述CRC校验码与预设校验码进行比对;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如果计算的所述CRC校验码与所述预设校验码不一致,则向电网内的集控中心发送告警信号。此外,还公开了一种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装置。本发明能可靠降低设备运维的工作量,提高运维效率,提升信息核对准确度,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设备运行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方法和一种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电网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通信、计算机、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电力技术相结合愈发紧密,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数字化变电站开始投入运行。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站内无人值守的运行模式得到广泛推行,并且逐渐由110kV低电压等级站向500kV高电压等级站发展,形成以区域集控中心为枢纽远程监控区内所有变电站运行状况的“以点覆面”格局。无人值守站数目的增加和规模的增大,对设备的运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生产、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还要更加重视提高运维的效率和准确性。
目前,对于电网内设备的静态信息,如定值、开入状态、告警状态、自检状态等,采用的仍是逐项检查、逐条核对、多人确认的方法,核对过程繁琐,不利于运维人员直观快速地了解装置的运行情况。同时,人为核对的项目越多,出现误看、漏看等人为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大,危及到安全生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方法和一种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装置。
一种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静态信息,将所述静态信息存储为二进制数据;
将存储的所述静态信息作为CRC校验的信息码,通过CRC校验算法计算对应的CRC校验码;
将计算的所述CRC校验码与预设校验码进行比对;其中,所述预设校验码为当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静态信息均处于正常状态时所对应的CRC校验码;
根据所述比对结果,如果计算的所述CRC校验码与所述预设校验码不一致,则向电网内的集控中心发送告警信号。
与一般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方法将继电保护装置的静态信息划归为装置的一个状态节点,利用CRC校验码作为状态节点的唯一标识,实时反映状态节点的当前状态。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时,各项静态信息均不会变化,CRC校验码也不会变化。如果静态信息中的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那么CRC校验码也会随之改变。当CRC校验码发生变化时,产生告警信号通知集控中心装置运行状态发生改变。
本发明得到应用后,将大为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的运维效率。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巡检时,不需要再对各项静态信息逐一核对,只需检查CRC校验码是否跟正常运行时的数值一致即可。能可靠降低设备运维的工作量,提高运维效率,提升信息核对准确度,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一种基于CRC校验的静态信息监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校验模块、比对模块和告警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静态信息,将所述静态信息存储为二进制数据;
所述校验模块,用于将存储的所述静态信息作为CRC校验的信息码,通过CRC校验算法计算对应的CRC校验码;
所述比对模块,用于将计算的所述CRC校验码与预设校验码进行比对;其中,所述预设校验码为当继电保护装置的各项静态信息均处于正常状态时所对应的CRC校验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1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