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止血、治疗烫伤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1396.1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9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穆凤扬;穆凤文;穆凤鸣;马凯;张守良;马宪东;吴迪;郭晓康;邱飞;井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 | 分类号: | A61K36/896;A61K36/886;A61P7/04;A61P17/02;A61K31/045;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8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止血 治疗 烫伤 外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止血、治疗烫伤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固体或电、放射线及化学物质的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损伤。临床以火焰伤和烫伤为常见。轻者导致皮肤表皮烧伤,重者导致真皮、皮下脂肪组织烧伤,再重者导致肌肉、骨骼、甚至内脏烧伤 ;大面积烧伤者可引起休克等全身症状,并可以引起人体死亡。烧烫伤多发生在人体暴露部位,愈后的疤痕给患者的尽量造成不良影响。
治疗烧烫伤时,对于严重烧烫伤患者首先要抢救生命,而对于中、轻度烧烫伤者则要尽量缩短愈合期,减少病人痛苦,并尽量减少疤痕形成。目前市场上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很多,但它们在有效性及减少疤痕形成等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治率高、不结痂的用于止血、治疗烫伤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止血、治疗烫伤的外敷药,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龙眼核15-28份、艾叶10-16份、三七参5-8份、茜草9-15份、生蒲黄6-16份、芙蓉叶19-27份、桐油5-9份、佛甲草4-12份、冰片2-9份、乳香5-16份、芦荟7-14份、大黄9-18份、枯矾2-6份、小贯仲5-8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用于止血、治疗烫伤的外敷药,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龙眼核18-25份、艾叶12-14份、三七参6-7份、茜草11-13份、生蒲黄10-12份、芙蓉叶23-25份、桐油6-8份、佛甲草7-9份、冰片4-7份、乳香9-12份、芦荟9-12份、大黄12-15份、枯矾4-5份、小贯仲6-7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用于止血、治疗烫伤的外敷药,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龙眼核22份、艾叶13份、三七参6.5份、茜草12份、生蒲黄11份、芙蓉叶24份、桐油7份、佛甲草8份、冰片5.5份、乳香10.5份、芦荟10.5份、大黄13.5份、枯矾4.5份、小贯仲6.5份。
所述用于止血、治疗烫伤的外敷药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
1)将各原料按照重量份称取后,清洗干净并晾干;
2)将小贯仲、大黄炒炭备用;
3)将艾叶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在其表面喷醋、炒干,取出凉透制得醋艾叶备用;其中醋的用量为艾叶质量的15%;
4)将龙眼核、艾叶、三七参、茜草、生蒲黄、芙蓉叶、佛甲草、冰片、乳香、芦荟、枯矾研磨30-50min,再加入烧炭后的小贯仲、大黄、醋艾叶与桐油,继续研磨1-1.5h即得。
各中药的作用机理:龙眼核其味微苦、涩,平;内用于胃痛、疝气痛;外用治外伤出血、用于止血止痛、烧烫伤、刀伤出血等。
艾叶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三七参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未经亳州市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13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