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电镀常温前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1684.7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3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娄红涛;谭汝泉;宋先刚;梁俊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羚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54 | 分类号: | C25D5/54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华辉,周端仪 |
地址: | 52602***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陶瓷 电容器 电镀 常温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电镀常温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电镀工艺一般包括:前处理、电镀镍、电镀锡、后处理。而现在一般的电子元器件前处理包括除油和活化2个步骤,其中除油是在50℃-55℃的条件下,使用30g/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清洗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3-5分钟;活化是在常温的情况下使用30Gg/L的氯化铵溶液清洗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2-3分钟,然后进入电镀镍工艺。现有的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前处理不但工艺繁琐,而且操作难度大、设备要求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电镀常温前处理方法,其简化了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前处理工艺,前处理不需要2个步骤,不需要加热,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电镀常温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入电镀镍的流程前,在常温条件下,使用氨基磺酸对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处理即可。
所述的氨基磺酸的浓度为4-6wt%。
所述的处理时间为1-3分钟。
本发明使用一种新型的前处理配方对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进行前处理,简化了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电镀前处理的工艺流程,不需要使用加热设备,使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电镀前处理工序更方便快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电镀常温前处理方法,其在进入电镀镍的流程前,在常温条件下,使用氨基磺酸对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处理即可。优选的,所述的氨基磺酸的浓度为4-6wt%。优选的,所述的处理时间为1-3分钟。
实施例1
在进入电镀镍的流程前,在常温条件下,使用4wt%氨基磺酸对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处理3分钟。
实施例2
在进入电镀镍的流程前,在常温条件下,使用5wt%氨基磺酸对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处理2分钟。
实施例3
在进入电镀镍的流程前,在常温条件下,使用6wt%氨基磺酸对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处理2分钟。
对比例
电子元器件前处理包括除油和活化2个步骤,其中除油是在50℃-55℃的条件下,使用30g/L的磷酸二氢钠溶液清洗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3-5分钟;活化是在常温的情况下使用30Gg/L的氯化铵溶液清洗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2-3分钟,然后进入电镀镍工艺。
实验数据:
采用6批次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分别采用实施例2和对比例方法进行处理,然后采用相同工艺进行镀镍、镀锡等步骤,所得产品的各实验数据见表1。
表1.
本发明简化了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电镀前处理的工艺流程,不需要使用加热设备,但电镀产品镀层的性能同样能够达到技术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羚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羚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16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