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生动物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1844.8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5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强;陈国生;王伟;柯翎;潘国诚;潘思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26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 动物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动物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生动物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养殖池主要污染源是残饵、水生动物排泄物和失去活力的浮游植物和动物尸体、残肢等有机污物。有机污物在养殖池中分解,导致养殖水体异养菌、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水质恶化。大量换水是目前生产中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但是大量换水一方面浪费水源,污染环境,同时易造成养殖水生动物的应急反应。
在浮游植物丰富的养殖池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氨氮等有毒物质,释放氧气,起到净化养殖环境的作用。失去浮力的浮游植物沉降到池底,池底浮游植物维持生命所需的光照的氧气条件相对缺乏,将加快浮游植物的死亡速度,可能会造成生产上所述的“倒水”、“翻塘”等现象,水质出现快速恶化。通过给予动力使浮游植物重悬浮,能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
而现有的养殖系统中都有着各种技术不足,例如:
《一种对虾养殖池》(申请号:201210471841.1)中所述虾池的技术不足:1、并未将污物带离养殖池,污物在养殖期中持续分解释放有毒有害物质;2、该系统中没有设置有过滤性装置,水溶性污染物养殖水体中;3、池中水动力设备(增氧装置)短时间出现故障,将会造成池中养殖生态环境变化。4、要彻底清理沉积在池塘底部的养殖废弃物,只能通过排出池塘水清理底部的方法,需要浪费大量水资源。
《养殖池塘的自动排污系统》(申请号:201210338483.7)所述的排污系统的技术不足:1、该系统采用水压力直排式,需要依靠补充新水达到排污的效果,容易导致池中水生动物应急;2、所述排污系统依靠补充新水达到排污效果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
另外,现有的水产养殖系统中缺乏浮游植物重悬浮的技术。浮游植物的重悬浮技术能够复活沉于池底的老化浮游植物,使浮游植物重悬浮,维持养殖系统中生物相的稳定,稳定养殖系统的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水质净化、藻类重悬浮、循环用水的水生动物养殖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生动物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沉淀池、过滤池和水泵,所述养殖池的池底由四周向中心倾斜,所述养殖池和沉淀池之间通过集污管相互连接,所述集污管与所述养殖池连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养殖池池底的中心,所述集污管与所述沉淀池连接的一端竖直设置,所述集污管与所述养殖池连接的一端设有一个以上的吸污槽,所述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设有隔板,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过滤池中,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养殖池中,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外侧设有过滤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水的压力,通过打开水泵就能实现养殖池净污分离的效果,达到在养殖周期中也能清理池塘底部的目的,减少池中养殖污染物的残留,减少换水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利用本发明能有效利用水资源,通过过滤系统,能有效净化养殖水体,使养殖池底部污物自动排出,从而降低养殖风险,大大减少养殖期间换水量,沉于池底的老化浮游植物经过水泵运输又重新投回养殖池中,使浮游植物重悬浮,维持养殖系统中生物相的稳定,稳定养殖系统的生态环境,同时,操作简单,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水生动物养殖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水生动物养殖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水生动物养殖系统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养殖池;2、沉淀池;3、过滤池;4、水泵;5、集污管;51、吸污槽;6、隔板;7、过滤棉;21、挡水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发明利用水的压力,通过打开水泵就能实现养殖池净污分离的效果,达到在养殖周期中也能清理池塘底部的目的,减少池中养殖污染物的残留,减少换水节省人力物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未经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18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缘盒龟新品种繁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瓣结鱼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