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火药的安全气球鞭炮无效
申请号: | 201510081855.6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4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施志华;刘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刚 |
主分类号: | F42B4/04 | 分类号: | F42B4/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300201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药 安全 气球 鞭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鞭炮,特别涉及一种无火药的安全气球鞭炮。
背景技术
鞭炮,又称鞭爆、爆竹等,起源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鞭炮最开始主要用于驱魔避邪,而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鞭炮除了能够增加喜庆的外,再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带给人们是无尽的烦恼,鞭炮的主要危害是空气污染,噪音污染,造成垃圾,引发伤害,引发火灾等。鞭炮造成空气污染主要是燃放鞭炮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在云中形成酸雨(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能强烈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酸雨可导致树木、森林死亡,湖泊中鱼虾绝迹,土壤营养遭到破坏,使作物减产或死亡。而二氧化氮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是无形的“杀手”。当硝烟弥漫时,这些气体对人们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有的则会对一些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污染物的超标就意味着大气环境受到了污染,而这些增加的污染物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同样存在着危害;燃放鞭炮会大大加剧PM2.5的污染,燃放鞭炮时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而且会产生噪音污染。燃放鞭炮所发出的噪音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会损害人的听力,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它不但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倦。同时鞭炮的生产过程也是危险重重,由于生产中大量使用火药等爆炸物,往往易引发恶性的安全事故。
由于普通鞭炮存在上述的种种危害,所以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采取鞭炮禁放的措施。减少鞭炮的危害,一直是鞭炮生产技术改进的主要难点。一般的改进多见于改变火药的原料种类和配比,降低生产和使用的危险,故此不能彻底解决鞭炮的污染问题;也有发明者利用气球代替鞭炮,但是引发方式采取的是用导火索连接气球,通过点燃导火索引爆气球,这种方法只是解决鞭炮照成的伤害问题,对于环境污染和引发火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因此,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设计合理、应用方便的无火药的安全气球鞭炮,是该领域技术人员当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设计合理、应用方便、环保安全的替代产品,即无火药的安全气球鞭炮;既能按照传统的习俗,烘托节日气氛,又不会产生普通鞭炮难以去除的种种危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火药的安全气球鞭炮,其特征在于该安全气球鞭炮由鞭炮主体和引发器两部分组成;鞭炮主体为成串的普通气球,引发器是能够喷射引发剂的喷枪或喷瓶;通过引发剂喷洒接触气球激发爆炸;所述引发剂为天然的植物精油。
所述天然植物精油包括含有较多烯烃类成分、对乳胶溶胀作用较迅速的桔油、柠檬油、香柠檬油、佛手油、松节油;以及含天然的酯类、烯烃、醚类较少、对乳胶溶胀作用较慢的迷迭香油、丁香油、百里香油、玫瑰油、薰衣草油,但是通过加入这些天然植物精油,且同时产生不同的香味。
用普通的气球代替鞭炮的炮体,通过气球爆裂产生鞭炮的效果,引发措施采用喷洒引发剂引发气球爆裂,实现了鞭炮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使用火药这种危险品的目的。
以下为本发明中各部分的作用和引爆原理:
鞭炮主体,为成串的气球,采用普通的气球,气球大小按使用情况而定,如采用6号或8号气球,将气充足,气球内外的压力差约为0.1~0.2个大气压。此时,气球的球体处于膨胀的状态,遇到外力作用,如挤压,针刺等,气体急速从破损处挤出,撕裂球体,产生爆炸的效果。
引发器,内装有引发剂,采用水枪喷射的原理,有活塞式、气压式等方式,通过调节喷头,射出柱状射流和雾状喷雾两种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刚,未经张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18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