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2368.1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2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奚峰;陈劼 | 申请(专利权)人: | 奚峰 |
主分类号: | G06F17/24 | 分类号: | G06F17/24;G06Q3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问卷 图形 化生 成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问卷开发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问卷调研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调研工作通过问卷形式展开,问卷发起方结合自身需求设计问卷,问卷由问卷完成方填写回答后,问卷发起方获得所需要的结果数据,通过加以分析形成数据报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问卷也从纸质演化发展成数字化的介质形式,通过电子文件、邮件、网络链接等方式完成。本发明所针对的问卷创建专指数字化问卷的创建、编辑等操作。
目前的问卷创建系统技术方案有以下主要特点:
针对不同题型预设题型组件。
问卷创建时,线性、顺序地增加问卷题目,最终以题目列表形式构成问卷。
对于问卷完成方对某道题目的不同答案选择动态变化后续调研题目的情况,可通过预设参数的形式引导后续问卷题目的跳转选择逻辑。
每道题目可包含多个不同的跳转选择判断逻辑。
前一题和后一题可以通过多种组合方式形成更为复杂的跳转选择判断逻辑。
问卷题目列表中的题目顺序可改变。
现有的问卷创建系统技术方案的缺点是:
无法直观地看到问卷所有跳转选择逻辑的全部走向,无法快速、直观地形成对问卷的全局概览。
当问卷需要创建包含多个跳转选择逻辑判断和复杂的组合跳转选择逻辑判断时,无法直观、迅速地进行构建。
当需要编辑问卷中的复杂跳转选择逻辑时,由于跳转条件信息和跳转选择逻辑都参数化地隐藏在问卷题目配置中,无法直观地看到,导致问卷跳转选择逻辑的编辑、删除、调整变得非常难以进行,并且非常容易出现错误。
问卷题目的逻辑嵌套、跳转选择判断逻辑死循环等弊病无法直观地体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包括:
创建图形化的多个单元节点,一个所述单元节点对应于问卷中的一个题目;
在所述单元节点上创建一个输入端和至少一个输出端;
将各个所述单元节点的输入端根据所述问卷的问卷内容与相关联的单元节点的输出端相连接;
创建图形化的开始节点,在所述开始节点上创建输出端,将所述开始节点的输出端与作为所述问卷的第一题的单元节点的输入端相连接;
创建图形化的结束节点,在所述结束节点上创建输入端,将所述结束节点的输入端与作为所述问卷的最后一题的单元节点的输出端相连接。
本发明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以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问卷的创建与编辑,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的优点在于:问卷以图形化、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问卷的创建与编辑,使问卷所有跳转选择分支得以展开,问卷设计者可以快速、直观地形成对问卷的全局概览。大幅度提高问卷设计速度,降低问卷设计难度,使具备初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问卷设计者也能进行专业问卷创建和设计。便于问卷设计者纠错,对问卷中的复杂跳转选择逻辑,甚至会导致逻辑嵌套、死循环等错误的情况,问卷设计者都可以在视觉上即刻判断出问卷设计是否正确,直观且便捷。
本发明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作为所述问卷的最后一题的单元节点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将所述结束节点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与作为所述问卷的最后一题的单元节点的数量相同,将多个所述结束节点的输入端与作为所述问卷的最后一题的多个单元节点的输出端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相连接;或
将所述结束节点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小于作为所述问卷的最后一题的单元节点的数量,将多个所述结束节点的输入端与作为所述问卷的最后一题的多个单元节点的输出端以一对多的对应方式相连接。
本发明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作为所述问卷的最后一题的单元节点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将所述结束节点的数量设置为一个,将所述结束节点的输入端与每一个作为所述问卷的最后一题的单元节点的输出端相连接。
本发明问卷的图形化生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问卷的问卷内容包括循环题目组,所述循环题目组中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单元节点;
所述方法还包括:
创建图形化的循环节点,在所述循环节点上创建输入端、输出端、循环开始端以及循环结束端;
将作为所述循环题目组的前一题的单元节点的输出端与所述循环节点的输入端相连接,将所述循环节点的输出端与作为所述循环题目组的后一题的单元节点的输入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奚峰,未经奚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23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