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区自动优化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2427.5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8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楼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10;H04W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优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邻区自动优化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主服务小区以及所述主服务小区对应的候选邻区列表;根据候选邻区切换数据、候选邻区测量报告数据和/或候选邻区小区间距数据对所述候选邻区列表中的每个候选小区进行评分;将所述候选邻区列表中的候选小区按照每个候选小区的得分进行排序;根据所述排序结果从所述候选邻区列表中选择出M个候选小区作为所述主服务小区对应的邻区,所述M为所述主服务小区所需配置邻区的最大数量。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候选邻区切换数据、候选邻区测量报告数据和/或候选邻区小区间距数据对邻区选取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邻区优化效率和准确性,提升用户感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邻区自动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移动台在呼叫过程中从一个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或者当无线传输、业务负荷量调整、激活操作维护、设备故障等发生时,为了使通信不中断,通信网络控制系统将启动切换过程,保证移动台的业务传输。在TD-LTE网络中,用户只能切换到当前服务小区的已配邻区中,所以正确的邻区关系,可以保证在小区服务边界的手机能够及时进行切换,获取切换增益,降低网内干扰,从而提升网络服务质量,确保网络性能稳定。
然而,在运行一段时间的网络中,由于地物环境、网络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很多小区的邻区列表不再是最优配置的情况。由此可能引发切换失败和掉话(掉线)等业务失败,影响用户感知。
目前主要的邻区优化方法是基于小区间距的优化方法,其主要思路如下:
邻区规划距离:以本站为中心,距离本站距离为A km的范围,此范围内的基站参与计算小区间距。
基于小区间距的邻区优化方法中各参数如表1所示,具体参见下表:
其中,表1中所述的邻区个数限制即为主小区的候选邻小区的个数限制。
表1基于小区间距的邻区优化方法中涉及的参数表
由表1可见,对一个室外主小区,取距离其所在基站绝对距离为A km范围内的室外基站和B km范围内的室内基站下的所有小区为其候选邻区。对一个室内主小区,取距离其所在基站绝对距离为B km范围内的所有基站下的所有小区为其候选邻区。
对这些候选邻区计算其与该主小区的绝对距离,先把室内候选邻区按距离从小到大排序,取前Ni个候选邻区作为室内邻区,记录实际的室内邻区个数Mi(可能小于Ni),再把室外候选邻区按其距离按照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取室外候选邻区前S个作为其室外邻区,所述室外候选邻区个数=N-强制对称邻区个数-强制共站邻区个数-Mi。其中,强制对称邻区个数受强制对称邻区关系选项影响。强制共站邻区个数受强制共站邻区选项影响。强制对称邻区、强制共站邻区和室内邻区个数Mi可能会有重叠,计算室外候选邻区时需要剔重,室外候选邻区=N-强制对称邻区个数-强制共站邻区个数-Mi。
现有按照地理位置(小区间距离)来规划(或优化)邻区关系的方法,考虑的影响因素过于单一,只考虑了小区间距离,没有考虑小区之间切换次数、切换性能、覆盖区域重叠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自动优化出来的邻区关系存在诸多不合理,还需要较多的人工参与校正,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邻区自动优化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地提高邻区优化效率和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邻区自动优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主服务小区以及所述主服务小区对应的候选邻区列表;
根据候选邻区切换数据、候选邻区测量报告数据和/或候选邻区小区间距数据对所述候选邻区列表中的每个候选小区进行评分;
将所述候选邻区列表中的候选小区按照每个候选小区的得分进行排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24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