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水位结构的减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2472.0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林鸣;靳胜;刘晓东;孟凡利;孔令磊;张怡戈;刘昊槟;杨润来;李海平;张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300456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位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运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载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变水位结构的减载方法。
背景技术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岛隧结合部地基刚度平顺过渡,需要在岛隧结合部设置减载结构,以便降低岛隧结合部的荷载。一般情况下,岛隧结合部减载结构的施工主要包括:减载沉箱基床抛理施工、减载沉箱施工和沉箱上及两侧挡浪墙施工。
由于该地区具有特有的自然条件,以及人工岛的特殊的地质条件。因此,目前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常规减载方案,即减少回填料的回填量来减少对结构物的荷载的减载方法无法适用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由于是人工岛建设,所以人工岛的场地标高是一定的,结构物,即沉管隧道,的顶标高也是一定的,所以回填料的回填量也是一定的,因此,就要从减小回填料的密度方面考虑来减小回填料的荷载,从而达到减载的目的,但现有技术中,没有从这种角度出发设计的减载方法。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外海人工岛用的变水位结构的减载方法。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水位结构的减载方法,从减小回填料的密度方面考虑来减小回填料的荷载,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用定量的回填料对变水位结构进行减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水位结构的减载方法,对沉管隧道与人工岛暗埋段隧道对接的部分进行减载,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所述沉管隧道顶部的钢圆筒缺口处,安装至少一个中空沉箱并形成围护结构,所述沉箱无上底面,所述沉管隧道顶部至围护结构之间形成回填区;
S2、所有沉箱安装完毕后,在每个所述沉箱的顶部浇筑沉箱盖板,对沉箱的顶部进行密封;
S3、在所述回填区利用皮带船将陶粒填料回填,回填完成后,利用反产挖掘机整平,形成陶粒填料层;
S4、在所述陶粒填料层上利用皮带船将碎石填料进行覆盖,然后利用反产挖掘机整平,形成碎石覆盖层。
优选的,前述步骤S1中,所述沉箱接触海水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消浪孔。
优选的,前述步骤S3中,在用所述陶粒填料回填之前,在所述回填区内先填入混合填料,在沉管隧道顶部与陶粒填料层之间形成混合填料层。
优选的,前述混合填料为陶粒填料和碎石填料的混合物。
优选的,前述步骤S1中,所述沉箱的内部由隔板组成中空的暗格,与所述沉箱接触海水的侧壁平行的隔板上设有第二消浪孔。
优选的,前述步骤S1中,所述沉箱的数量至少为4个,所述沉箱形成圆弧状围护结构。
优选的,前述步骤S1中,所述沉箱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截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水位结构的减载方法,对沉管隧道与人工岛暗埋段隧道对接的部分进行减载,在沉管隧道对接处顶部的钢圆筒缺口处,安装多个沉箱形成圆弧状围护结构,使沉管隧道顶部至围护结构之间形成回填区,在每个沉箱的顶部浇筑沉箱盖板,对沉箱的顶部进行密封;在回填区将陶粒填料回填,回填完成后,在陶粒填料层上将碎石填料进行覆盖。
本发明中,沉管隧道在人工岛范围内的部分其顶部采用陶粒填料进行回填,陶粒材料具有密度小、抗压强度大的特点,因其密度小,相同体积下的重量轻,所以不会给沉管隧道及其基础造成过大荷载,不会引起过大沉降,从而防止沉管隧道与暗埋段对接端头出现漏水。
本发明中,对人工岛上钢圆筒存在的缺口,采用中空的沉箱进行维护,沉箱内部不采用以往的方式进行回填,由于其空心的特征,可以利用在水中的浮力减小其自身的重量,从而起到减小管顶载荷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变水位结构的减载方法,从减小回填料的密度方面考虑来减小回填料的荷载,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用定量的回填料对变水位结构进行减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沉箱布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回填区各层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沉箱;2:沉管隧道;3:暗格;4:暗埋段隧道;5:陶粒填料层;6:碎石覆盖层;7:回填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2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锚洞的边坡绿化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不规则地下室支护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