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电性毛束和导电刷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82771.4 申请日: 2009-12-01
公开(公告)号: CN104630926A 公开(公告)日: 2015-05-20
发明(设计)人: 高永秀敏;松村由隆;石川繁治 申请(专利权)人: 东丽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D01F6/60 分类号: D01F6/60;D01F1/09;G03G15/02;G03G21/00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卢曼;万雪松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导电性 导电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980149056.0、申请日为2009年12月1日、发明名称为“导电性毛束和导电刷”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记录方式的干式复印机或传真机、打印机等的导电性毛束和导电刷。具体而言,涉及用于通过静电植绒加工制备的导电刷的导电性毛束和使用该毛束的导电刷。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复印机等中,对于静电潜影形式中重要要素的带电部和除去残留于感光体的残留色粉或电荷的清除部、赋予色粉电荷的供给部多使用导电性辊。但是,随着近年来高画质化和彩色用途的增加,色粉粒子逐渐微粒化。若使用这种微粒化的色粉,则在由硅酮或聚氨酯构成的导电性辊中存在色粉混入辊表面的气泡中,导致辊表面变硬,或因色粉融化而形成的色粉镀膜导致刷表面的电阻值升高的问题。因此,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提出在辊表面将导电性纤维静电植绒而成的导电性刷。另外,在非专利文献中提出用于静电植绒的纤维的加工方法。此时,若毛束的纤维长度达到0.5mm以上,则在将纤维切割成短纤维状时,纤维束因刃具的压力而破损,纤维的位置移动而被切割,所以易产生纤维的长度偏差。特别是用于电子照相复印机的导电刷,为了对感光体和色粉供给均一的电荷,需要极力抑制表面的凸凹,因此在使用纤维长度为0.5mm以上的毛束的刷的情况下,在制备工序中进行切割整理刷表面纤维的所谓剪毛工序。但是,通过剪毛切割刷表面纤维存在损耗纤维以及在剪毛工序中生产效率变差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238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7000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静电学会志”1992年,第16卷,第5期,第389-395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提供即使不剪毛也可抑制刷表面的凸凹的导电性毛束为课题。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上述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具有以下(1)的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导电性毛束达成。

(1)导电性毛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毛束为具有导电性的化学纤维,所述化学纤维的直径为10~100μm,纤维长度为0.5~5mm,且纤维长度的偏差率(ばらつき率variation)为5%以下。

(2)(1)的导电性毛束,其中,化学纤维中含有导电性微粒。

(3)(2)的导电性毛束,其中,所述导电性微粒为碳黑,在化学纤维中以5~40%质量含有。

(4)(1)~(3)中任一项的导电性毛束,其中,化学纤维为含有热塑性树脂的纤维。

(5)(4)的导电性毛束,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酰胺。

(6)导电刷,其是使用(1)~(5)中任一项的导电性毛束通过静电植绒加工制备的。

(7)(1)~(5)中任一项的导电性毛束的制备方法,其中,将具有导电性的化学纤维集束成细度50~500万分特而获得的纤维束固定,使其不在纤维轴的垂直方向移动,将切割获得的短纤维进行电沉积处理(電着処理electrode position treatment)来制得导电性毛束。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下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可制得纤维的长度偏差小的导电性毛束。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导电性毛束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中所谓的毛束是指用于静电植绒的部件,是对短纤维实施电沉积处理而获得的纤维。本发明中所谓的化学纤维是指所谓的再生纤维、半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再生纤维包括人造丝或铜氨纤维(キユプラcupra),半合成纤维包括醋酸酯或三醋酸酯,合成纤维可列举出丙烯酸、聚酰胺、聚酯、尼龙、维尼纶等。在化学纤维中,特别是合成纤维因在制备纤维时容易变更直径,导电性微粒的分散容易,因此优选,进一步,聚酰胺或聚酯等所谓的热塑性树脂因制备容易而优选。这里所使用的聚酰胺是指所谓的烃基经由酰胺键键合于主链而成的高分子体,主要含有聚己酰胺或聚亚己基己二酰二胺的聚酰胺。这里所说的主要是指在聚己酰胺中构成聚己酰胺的ε-己内酰胺单元、在聚亚己基己二酰二胺中构成聚亚己基己二酰二胺的己二酸己二胺盐单元在8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90%摩尔以上。含有聚己酰胺、聚亚己基己二酰二胺的聚酰胺特别优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27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