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电极材料、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应用该材料的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3051.X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1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黄骏;王斌;史洪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B1/24 | 分类号: | H01B1/24;H01B13/00;A61B5/00;A61B5/1473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23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电极 材料 制作方法 应用 检测 装置 | ||
1. 一种微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材料由石墨烯、玻碳和氨基酸混合而成,所述石墨烯的含量为10%-30%,所述玻碳的含量为30%-60%,所述氨基酸的含量为10%-60%。
2.一种微电极材料制作微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用耐高温磨具做成分数维的形状;
第二步, 用聚丙烯腈树脂粉末与石墨烯一起放进磨具;
第三步, 在惰性气体保护中缓慢加热至高温;
第四步,成形后缓慢冷,在磨料上磨上震动抛光;
第五步, 然后转到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抛光;
第六步,用聚四氟乙烯升温固定导线;
第七步,将橡胶与硅溶胶,液体混合均匀;
第八步, 涂于导线表面烘干;
第九步,将碳纳米管,单晶铜丝,固体混合均匀;
第十步,将橡胶与硅溶胶,固体与液体混合均匀;
第十一步, 再涂于导线表面再烘干,制成分数微空心玻碳电极。
3.一种利用微电极材料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判断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所述装置包括发端与收端,所述发端包括传感器、扫描器、一级处理器和发射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微电极材料,用于检测生物信号,所述扫描器用于扫描所述传感器监测到的生物信号,所述一级处理器用于控制扫描参数,所述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所述传感器、扫描器、一级处理器和发射器依次连接;所述收端包括接收器、二级处理器、数据传输接口,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器传输过来的信息,所述二级处理器用于处理接收器传输过来的信息,所述数据传输接口用于把检测的数据传输到可移动设备上,所述接收器、二级处理器依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电极材料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可替换传感器,所述可替换传感器包括分数微空心玻碳电极和分数微毛细网格,所述分数微毛细网格分为上下两层,所述分数微空心玻碳电极设置于所述分数微毛细网格的上下两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微电极材料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替换传感器为组胺酸类传感器和/或非组胺酸类传感器,所述组胺酸类用于检测神经传导素的溶度;所述非组胺酸类用于检测非神经传导素的溶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微电极材料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胺酸类传感器和非组胺酸类传感器按照底液的不同起始溶度,检测值均可分为正常,偏高与偏低三种子类。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电极材料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材料制成微电极,所述微电极为具有树形分支机构的分数维空心微电极,所述微电极设置于所述发端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微电极材料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极采用六电极双差分连接,所述传感器被纳米防辐射软材料完全包裹,所述微型发射器采用非对称双向通信,传递生物电信号为主,接收切换指令为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电极材料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探头采用CMOS微安放大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电极材料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处理器自带有存储器,所述二级处理器自带有收录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学院;,未经宿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30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