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4914.5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8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林琳;许银姬;吴蕾;陈远彬;于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琳 |
主分类号: | A61K36/85 | 分类号: | A61K36/85;A61P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郑彤;万志香 |
地址: | 5101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组合物 慢性阻塞性肺病 制备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 桃仁 临床实验结果 肺部炎症 辅助药物 健脾益肺 运动耐量 粘液分泌 作用机制 牡荆子 生黄芪 原料药 重量份 白术 柴胡 党参 固肾 化痰 活血 可用 平喘 气道 升麻 锁阳 治疗 浸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生黄芪100‑1800份,升麻30‑600份,潞党参50‑1800份,白术50‑1800份,北柴胡30‑600份,锁阳50‑1800份,牡荆子50‑900份,桃仁30‑600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健脾益肺,固肾平喘,活血化痰之功,可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及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辅助药物。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该中药组合物可减少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及肺部炎症的浸润,减少粘液分泌有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肺部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密切相关,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个危害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三病因,并且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肺肾气虚,加之痰浊瘀血内蕴是慢性阻塞性肺病重要的发病因素。而现代医学则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由气道炎症、氧化应激反应以及气道重构等多重因素综合而成的复杂疾病。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生黄芪100-1800份,升麻30-600份,潞党参50-1800份,白术50-1800份,北柴胡30-600份,锁阳50-1800份,牡荆子50-900份,桃仁30-600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生黄芪250-350份,升麻100-200份,潞党参250-350份,白术100-300份,北柴胡50-150份,锁阳100-200份,牡荆子100-200份,桃仁50-150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如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药制成:生黄芪300份,升麻150份,潞党参300份,白术150份,北柴胡100份,锁阳150份,牡荆子150份,桃仁100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生黄芪、升麻、潞党参、白术、北柴胡、锁阳、牡荆子以及桃仁,加水煎煮2-3次,每次0.5-3h,过滤,合并滤液,然后加入乙醇至乙醇的终体积浓度为40-80%,静置沉淀20-28h,过滤,滤液浓缩后得浸膏粉或浓缩液,即得所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药组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乙醇的终体积浓度为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浸膏粉加入赋形剂,制成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散剂或口服液,即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赋形剂为麦芽糊精、蜂蜜、硬脂酸、羧甲基纤维素钠或低聚糖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琳,未经林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4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