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5197.8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1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龙;黄殿辉;易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00 | 分类号: | B60L15/00;B60L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程式 电动汽车 能量 回收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整车能量利用率,电动汽车通常应用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在车辆减速滑行以及刹车制动过程中,切换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处于发电状态,将车辆的部分动能转换成电能回馈给动力电池,从而实现制动和能量的回收再利用。而在增程式电动汽车中,增程器将被主要用于发电功能,以补充动力电池电量,有效增加续航里程。在不同温度、不同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情况下,电池管理系统要输出合理的“最大允许充电电流”值,在能保证回收较多能量的情况下,保护电池。
在现有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中,当增程器在进行发电处理时,如果车辆同时进行滑行或制动,无法将制动能量有效回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在制动能量回收时会出现充电功率过高的现象,进行充电功率限制时会改变增程器工作状态。而两缸机增程器震动噪声等整车NVH性能较差,变换增程器工况时会引起车辆动力舱震动,影响驾驶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在有效保护动力电池充电功率在安全范围内的同时,保证增程器功率的正常输出。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控制方法,包括:
当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工作时,根据汽车的车速信息,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发电功率Pzc、在刹车或者倒拖 滑行工况下的制动回收功率Pzd;
将所述增程器发电功率Pzc和所述制动回收功率Pzd相加得到预充电功率 Pyc,将所述预充电功率Pyc与动力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Pyx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当前使用的制动回收功率。
优先地,所述的当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工作时,根据汽车的车速信息,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发电功率Pzc,包括:
当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工作时,根据汽车当前的行驶模式和车速信息,查询预先设定的车速和增程器发电功率之间的MAP图,获取增程器发电功率Pzc;
当所述电动汽车出现了刹车工况时,并且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不参与工作,则根据刹车前的车速,查询预先设定的刹车工况下的车速和最大制动回收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当前刹车工况下的最大制动回收功率Pzd;
当车辆出现倒拖 滑行工况时,根据倒拖 滑行前的车速,查询预先设定的倒拖 滑行工况下的车速和最大制动回收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倒拖 滑行工况时的制动回收功率Pzd。
优先地,所述的将所述增程器发电功率Pzc和所述制动回收功率Pzd相加得到预充电功率Pyc,将所述预充电功率Pyc与动力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Pyx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当前使用的制动回收功率,包括:
将所述增程器发电功率Pzc和所述制动回收功率Pzd相加得到预充电功率Pyc,将所述预充电功率Pyc与动力电池的最大允许充电功率Pyx比较,当Pyx>Pyc时,则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当前使用的制动回收功率P为所述制动回收功率Pzd,所述增程器按照所述制动回收功率Pzd进行能量回收;
当Pyx<Pyc时,则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当前使用的制动回收功率为 P,P=Pyx-Pzc,所述增程器按照所述制动回收功率P进行能量回收。
优先地,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当前使用的制动回收功率P计算出发电机最大回收扭矩T,计算方法如下:
所述n为电机当前转速,η为电机的发电效率。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控制装置,包括:
增程器发电功率计算模块,用于当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工作时,根据汽车的车速信息,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增程器发电功率Pz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51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