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合成记录约束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5258.0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5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芦俊;孟星浑;石瑛;王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合成 记录 约束 转换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校正方法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合成记录约束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分量转换波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在岩性分析、流体识别、裂缝检测以及各向异性储层的成像与预测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然而,转换波的静校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近地表的横波速度很低,且传播速度不受潜水面的影响,导致转换波接收点的静校正量比传统纵波的静校正量大得多(通常是纵波的2-10倍),用常规算法进行校正常常会出现不稳定的“周期跳跃”现象。此外,近地表的横向非均匀性导致了横波的传播可能没有明显的、统一的稳定低速带,转换波检波点静校正缺乏合适的基准面。因此,适应转换波特点的静校正算法是多分量地震发展的要求,也是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已有许多对转换波静校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这些方法假设较多,计算较为复杂,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并且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地表一致性假设的基础之上。而实际复杂的地质环境并不满足这一假设,因此基于地表性一致性假设的静校正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复杂的环境下无法获得准确的共成像点道集,利用存在剩余正常时差的数据同样得不到好的效果,需要多种静校正方法的组合应用才能做好转换波数据的静校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合成记录约束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单一静校正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合成记录约束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包括:将转换波的共转换点道集叠加,以产生合成记录;对所述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以产生合成记录约束道;对所述合成记录约束道进行插值,以产生时移约束道;根据预设的时移系数及所述时移约束道的波峰,在共转换点道集的时窗中搜寻离所述时移约束道的波峰最近的目标波峰,以取得时变比例;根据所述时变比例,计算出静校正量,以对共转换点道集进行静校正。
其中,所述将转换波的共转换点道集叠加,以产生合成记录的步骤包括:以井旁的共转换点道集为中心道;将中心道与相邻的共转换点道集叠加,以产生合成记录。
其中,所述将中心道与相邻的共转换点道集叠加的步骤满足如下公式:其中,表示第i0个共转换点的叠加道第k点处的振幅值,mi,n,k表示第i个共转换点第n道上第k点处的振幅采样值,()表示第i个CCP点道集叠加道,i0表示中心道。
其中,所述对所述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的步骤包括:以垂直地震剖面资料,对所述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
其中,所述根据时移约束道的波峰,搜寻离所述时移约束道的波峰最近的目标波峰的步骤包括:以所述时移约束道的波峰为基准,搜寻范围不超过上一个时窗已经确定的波峰位置以及所述时移约速道的波峰的下一个波峰位置,以搜寻离所述时移约束道的波峰最近的目标波峰。
其中,所述预设的时移系数满足入下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5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