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肺靶向性抗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的纳米抗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6499.7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4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惠萍;何鲜;王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肺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K16/18 | 分类号: | C07K16/18;C12N15/13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靶向 肺泡 表面活性 蛋白 纳米 抗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和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特异性靶向人肺组织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纳米抗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纳米抗体包括如Q(X)2LVESGG(X)2V(X)2G(X)SL(X)LS(X)24E(X)n2KG(X)4S(X)n3T(X)2Y(X)C(X)n4S(X)n5V(X)n6R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X表示任意氨基酸,n2~n6为正整数,1≤n2≤21,1≤n3≤19,1≤n4≤50,1≤n5≤22,1≤n6≤8。本发明中用人肺新鲜冰冻切片为抗原,亲和淘筛前期构建好的SP‑A纳米抗体库,并获得能与人肺SP‑A具有高结合力的基因序列,再通过原核表达载体对这些基因序列进行蛋白诱导表达,即得到分子量小,亲和力强的纳米抗体。随后使用细胞荧光、免疫组化和裸鼠体内显像的方法检测出所获得的人肺组织纳米抗体存在高度特异性肺靶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和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特异性靶向人肺组织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纳米抗体。
背景技术
20世纪初,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科学家Paul Ehrlich针对未来药物发展提出了“魔法子弹”这一想法,即理想的治疗药物能只选择性地破坏患病细胞而不影响健康细胞。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探索这种理想药物的开发。
20世纪70年代,靶向给药系统诞生,并在肿瘤治疗应用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新型靶向给药载体的不断出现及给药途径的拓宽,靶向药物的研究扩展至肿瘤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呼吸系统疾病的靶向药物开发也是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通过吸入给药实现部分气道疾病的靶向治疗。
例如,从20世纪50年代始,吸入激素逐渐用于哮喘和COPD的治疗。此后,随着吸入药物和装置的不断改进,目前吸入激素已成为哮喘和COPD治疗的主要措施。但吸入药物主要适用于气道疾病的局部治疗,而对于气道之外的肺实质和肺间质性疾病,吸入激素因生物利用度过低而疗效较差。
2、通过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被动肺靶向。
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载体如脂质体、微粒、微球等用于肺靶向药物的研究。然而,这种被动靶向对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差,无法避免肝脾等其他器官的大量截留,因此,仍未获得理想的靶向效果。
由于配体-受体或抗原-抗体结合是人体内的一种特殊识别机制,据文献报道,利用该识别机制可实现药物的主动靶向,增强药物疗效,减少副作用。比如 用紫杉醇脂质体与针对表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制成的复合物,抗肿瘤效果较无单抗组增强25倍。因此,要实现理想的肺主动靶向,寻找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肺组织靶向分子和制备高亲和力的靶向配体是最关键的因素。现有研究表明,在肺组织中,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是肺组织所特有的具有增殖和分泌功能的细胞,约占肺实质细胞总数的16%。Ⅱ型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份为脂质(90%)和蛋白(10%),其中蛋白成份为特异性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目前按SP被发现的先后命名为SP-A、SP-B、SP-C、SP-D,其中SP-A是最早发现且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强烈表达、信号最为丰富的蛋白,而在肺外表达量极少,表现为高度肺特异性,是一种理想的特异性肺组织靶向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肺科医院,未经上海市肺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64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