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甲减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9970.8 | 申请日: | 2015-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6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苏桂华;崔海玲;王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桂华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5/14;A61K35/02;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甲减的中药。
背景技术
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病因较复杂,以原发性者多见。甲减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男女发病比例是1∶5。临床症状为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全身皮肤乾燥、增厚、粗糙多脱屑,毛发脱落。记忆力减退,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厌食、腹胀、便秘。半数病人有胃酸缺乏,导致恶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女性月经过多,久病闭经,不育症;男性阳痿,性欲减退。
目前,临床上治疗甲减是根据症状针对给药,主要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为主,副作用大,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中药治疗本病具有毒性反应小、标本兼治的优势,减少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费用低,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甲减的中药。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根据甲减的发病机理,以中药能清热解毒,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缓中止痛,补血活血,益气复脉,进行组方。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甲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按常规方法制成的药剂:柴胡9-18g,白芍15-18g茯苓9-30g,白术9-18g,炙甘草6-12g,当归9-18g浙贝母3-10g,龙骨15-40g,牡蛎9-30g,党参10-30g,半夏6-12g。
本发明中的柴胡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白芍性味苦酸,凉。归肝、脾经。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茯苓性甘味,淡,平。归心、脾、肺、肾经。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水肿胀满、脾虚食少、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白术味甘、苦、性温。归脾、胃经。功效:健脾,和中,燥湿,利水。用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气虚自汗。炙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龙骨味甘、平、性涩。归心、肝、肾、大肠经。功效: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用于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牡蛎性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功效: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党参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虚喘咳嗽。半夏辛,温,治胃寒呕吐。
本发明药品配制简便,药源广,疗效快,成本低,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临床应用验证,能清热解毒,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缓中止痛,补血活血,益气复脉,治愈率16.7%,总有效率达87.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甲减的中药,其配制的组成和含量是柴胡9-18g,白芍15-18g,茯苓9-30g,白术9-18g,炙甘草6-12g,当归9-18g,浙贝母3-10g,龙骨15-40g,牡蛎9-30g,党参10-30g,半夏6-12g。
按上述药物比例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3cm左右进行煎煮。未沸以前用武火煎煮,沸后要用文火煎煮30-40分钟;第二次煎煮,水沸后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300ml。药汁的服用方法:每次150ml,早晚二次服用,2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天,连续服用六个疗程。
实施例2:一种治疗甲减的中药,其优选重量配比是:柴胡12g,白芍15g茯苓15g,白术15g,炙甘草6g,当归15g,浙贝母6g,龙骨25g,牡蛎25g,党参15g,半夏9g。
实施例3:一种治疗甲减的中药,其配制的组成和含量是:柴胡15g,白芍18g茯苓12g,白术10g,炙甘草12g,当归12g,浙贝母9g,龙骨30g,牡蛎18g,党参20g,半夏6g。
实施例4:一种治疗甲减的中药,其配制的组成和含量是柴胡18g,白芍12g茯苓18g,白术15g,炙甘草9g,当归18g,浙贝母9g,龙骨32g,牡蛎28g,党参18g,半夏12g。
本发明中药经过四年多的应用,其中女性患者40例,年龄18-60岁,男性患者8例,年龄32-6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年。
疗效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桂华;,未经苏桂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99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失眠的中药制剂
- 下一篇:一种治疗牙疼的中药喷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