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福沙那韦中间体的生物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1207.9 | 申请日: | 2015-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5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陶军华;梁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3/00 | 分类号: | C12P1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福沙那韦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酶法制备N-保护(2S,3S)-3-氨基-1-氯-4-苯基-2-丁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艾滋病是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全球超过四千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现有抗病毒药物根据作用机理可分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临床一般选用一个或两个逆转录酶抑制剂加上一个蛋白酶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又称鸡尾酒疗法)。蛋白酶抑制剂研发较逆转录酶抑制剂晚,但增长快。2011年蛋白酶抑制剂的销售额为23亿美元,增长率为22%,是各类药物中增长最快的。蛋白酶抑制剂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有两大类:阿扎那韦(atazanavir)及其类似药物利托那韦(Ritonavir)、洛匹那韦(Lopinavir),和福沙那韦(fosamprenavir,化合物1)及其类似药物沙喹那韦(Saquinavir,化合物2)、安泼那韦(Amprenavir,化合物3)。
福沙那韦及其类似药物主要的两个手性中心可以由如I所示的N-保护的手性氯醇化合物N-保护(2S,3S)-3-氨基-1-氯-4-苯基-2-丁醇,其中R可以为R=Boc,fmoc,TBS,Cbz,THP,Bn等(以下简称福沙那韦中间体)作为合成砌块经过组装获得。
目前该福沙那韦中间体的手性中心主要由化学法生产,反应方程式如下:
福沙那韦中间体多由硼氢化钠低温在有机溶剂中还原得到,由于该步骤催化剂的选择性不高,因此产物的光学纯度也较低。例如Org.Biomol.Chem.,2004,2,2061-2070报道,硼氢化钠还原后的产物de值只有68%((S,S)/(R,S)=84:16)。若想获得高对映选择性的产品,则需要在低温下用硼烷化合物进行还原(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723-726)。利用酮还原酶合成手性醇的方法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实用的路径。对于目标化合物的非对映异构体N-保护(2R,3S)-3-氨基-1-氯-4-苯基-2-丁醇(阿扎那韦中间体,构型为R,S),已经有利用酮还原酶合成的报道。但是合成福沙那韦中间体(构型为S,S)的反应尚无生物法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环保的福沙那韦中间体的生物制备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N-保护(2S,3S)-3-氨基-1-氯-4-苯基-2-丁醇的制备方法,其以N-保护(S)-3-氨基-1-氯-4-苯基-2-丁酮为底物,使其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保护(2S,3S)-3-氨基-1-氯-4-苯基-2-丁醇,其中,使还原反应在酮还原酶、辅因子及氢供体存在下、在pH 8~10的水相体系中以及温度30~50℃下进行,所述酮还原酶的DNA序列如SEQ ID No.1~20中任一项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N-保护(2S,3S)-3-氨基-1-氯-4-苯基-2-丁醇中的氨基保护基为Boc,fmoc,TBS,Cbz,THP,Bn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酮还原酶与底物的重量投料比为0.05~0.15:1。优选为0.09~0.11:1
优选地,使还原反应在助溶剂存在下进行,助溶剂优选为甲苯、乙二醇或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助溶剂的体积比浓度优选为15%~25%。
优选地,使还原反应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进行。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吐温-60,Triton X-100或二者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的辅因子为NAD/NADH或NADP/NADPH。
优选地,所述氢供体为异丙醇。
SEQ ID No.1~20的酮还原酶为非天然序列,可通过商业化的全基因合成服务制得。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特定的酮还原酶来催化还原反应,具有酶用量小,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收率高,绿色环保的优势。与现有技术的化学法相比,经济性高,污染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1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