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92204.7 | 申请日: | 201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5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新;陶兆东;徐善良;陶大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鼎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贻贝 浮游 幼虫 培育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的贝类人工养殖,特别涉及一种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
背景技术
贻贝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贻贝目、贻贝科,贻贝属,是海产双壳贝类,谷称青口、海红,其干制品称淡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中国沿海所产的食用贻贝主要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和翡翠贻贝等。厚壳贻贝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由于人为过度采捕以及繁殖保护不力,海区自然厚壳贻贝资源枯竭,育苗难度大,养殖苗种难以大批量解决,抑制了厚壳贻贝养殖的大规模发展。近年来成贝每年价格以20%增长,经济价值高,目前每斤价格约8元。厚壳贻贝用足丝附着在附养物上生活,利用鳃滤食。厚壳贻贝的发育阶段包括受精卵、桑葚期、囊胚期、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等阶段,在变成附着成体之前有一个浮游幼虫阶段,幼虫附着于基质上,变态成为稚贝。浮游幼虫阶段的培育是决定附着变态成活率的关键时期,是解决人工育苗中普遍存在的两次“沉苗危险期”的基础。目前,尚未见有专门针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培育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克服目前未有专门针对厚壳贻贝浮游幼虫培育技术的研究,导致存在“沉苗危险期”隐患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使浮游幼虫的成活率提高、苗体增大,降低育苗风险的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时间选择:选择12月份中旬开始培育;
(2)培育海区选择:选择沿海地区海水比重在1.018以上的海区作为培育海区;
(3)室外培育池建立:在步骤(2)选择的海区建立室外培育池,采用塑胶或水泥混合材料建造培育池,所述培育池规格为6*5*1.5m,培育池设立中间排污,培育池内设置控温装置、控光装置、增氧装置和过滤装置;
(4)浮游幼虫养殖:将浮游幼虫放入室外培育池中,以4-6粒/ml的养殖密度进行养殖;
(5)养殖条件管理:将水温控制在18-20度,光线控制在1000烛光以内,每天按照2~3g/m3的比例投入含量为90%的Vc、按照3-5g/m3的比例投入氨基酸,池水每2天进行一次换水,每次换水20-30公分;
(6)投喂管理:每天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各投喂一次,所述投喂采用金藻、角毛藻、云微藻作为饵料进行交替投喂。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本发明针对厚壳贻贝在浮游幼虫阶段时,利用控温装置将水温控制在18-20℃,以及调节浮游幼虫培育密度、多种单细胞藻类轮流投喂、池子设立中间排污、不倒池、少换水等来提高水质的稳定和浮游幼虫的质量,并投入Vc及氨基酸作为促进藻类健康繁育的营养补充,通过该方法使浮游幼虫从85微米到320微米比常规方法培育提高成活率近30%且苗体大10%,研究解决人工育苗中普遍存在的两次“沉苗危险期”,解决了技术问题,降低了育苗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应当作为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时间选择:选择12月份中旬开始培育;
(2)培育海区选择:选择沿海地区海水比重1.018的海区作为培育海区;
(3)室外培育池建立:在步骤(2)选择的海区建立室外培育池,采用水泥混合材料建造培育池,所述培育池规格为6*5*1.5m,培育池设立中间排污,培育池内设置控温装置、控光装置、增氧装置和过滤装置;
(4)浮游幼虫养殖:将浮游幼虫放入室外培育池中,以4粒/ml的养殖密度进行养殖;
(5)养殖条件管理:将水温控制在18-20度,光线控制在1000烛光以内,每天按照2g/m3的比例投入含量为90%的Vc、按照3g/m3的比例投入氨基酸,池水每2天进行一次换水,每次换水20公分;
(6)投喂管理:每天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各投喂一次,所述投喂采用金藻、角毛藻、云微藻作为饵料进行交替投喂。
实施例2:一种厚壳贻贝浮游幼虫的培育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培育时间选择:选择12月份中旬开始培育;
(2)培育海区选择:选择沿海地区海水比重1.200的海区作为培育海区;
(3)室外培育池建立:在步骤(2)选择的海区建立室外培育池,采用塑胶建造培育池,所述培育池规格为6*5*1.5m,培育池设立中间排污,培育池内设置控温装置、控光装置、增氧装置和过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鼎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未经福鼎朝辉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2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电力鱼缸充氧器
- 下一篇:一种地下水循环节水型鲟鱼生态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