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相分离法制备聚氨酯多孔薄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95953.5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4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涛;薛名山;欧军飞;王法军;李文;李长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28 | 分类号: | C08J9/28;C08L75/04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分离法 制备 聚氨酯 多孔 薄膜 方法 | ||
1.一种利用微相分离法制备聚氨酯多孔薄膜的方法,以有机溶剂四氢呋喃、聚合物聚氨酯为原料,其配方按照聚氨酯在有机溶剂四氢呋喃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 %—8 %,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2~8重量份聚氨酯溶质,100份重量的溶剂四氢呋喃配置成粘稠溶液,静置12 h~24 h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在不锈钢片上浇铸成200~500μm厚度的溶液膜;
第二步,用水蒸气做非溶剂,作用在上述未固化的溶液表面,控制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使其完全作用在整个表面;
第三步,待溶剂与水蒸气完全挥发后溶液固化成膜后,放入烘箱内加热1h~2 h,去除水蒸气,抽真空10 min~30 min,即得到聚氨酯多孔材料,用低表面能物质处理并测量其表面静态接触角。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相分离法制备聚氨酯多孔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常温下聚氨酯的粘度为1500~3000 cp。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相分离法制备聚氨酯多孔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表面能物质处理是通过一种微相分离的方法,由于聚氨酯溶液中的PU和THF是形成一种嵌段共聚高分子材料,当在水蒸气的作用下,单体之间不相容时, 它们倾向于发生相分离, 但由于不同单体单元之间有化学键相连, 而形成纳米到微米尺度的相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微相分离法制备聚氨酯多孔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膜表面形成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59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