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会议通信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6480.0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0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韦国华;陈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5 | 分类号: | H04N7/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215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口 转发路径 用户端 视频会议通信 跨运营商 视频会议 转发 跨网段 服务器建立 视音频数据 运营商网络 设置代理 实时性差 数据传输 网段 网络 | ||
一种视频会议通信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用户端对应的第一网口;获取第二用户端对应的第二网口,其中第二用户端和第一用户端位于不同的网段或者不同运营商网络中;建立从第一网口到第二网口的第一转发路径和从第二网口到第二用户端的第二转发路径;按照第一转发路径将来自第一用户端的数据从第一网口转发到第二网口;按照第二转发路径将数据从第二网口转发到第二用户端。解决了现有跨网段或跨运营商网络的视频会议双方之间数据传输慢、实时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代理服务器建立专用转发路径提高了跨网段或跨运营商网络的视频会议双方之间的视音频数据转发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会议实时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视频会议通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视频会议系统发展了数十年,到目前为止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但许多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环境都还是以部署在专网或局域网为主。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开发和开放,视频会议系统将开始被部署在包括专网、局域网和互联网等各种网络之上。如图1所示,会议系统中可能有位于各种网络环境的实体:通过运营商A接入的用户端(EndPoint)、通过运营商B接入的用户端、运营商C接入的用户端、192.168.*.*网段的用户端、10.*.*.*网段的用户端。而其中的视频会议代理服务器则需要负责接入整个会议系统中的多个点对点会议和多点会议。
而在中国国内,实际存在的多家不同的宽带接入运营商之间一直存在一些互通性差、跨网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短期之内无法彻底的、从运营商层级上得到解决。即便是排除国内多运营商之间网络互通差的问题,在实际的网络应用环境中,即使是所有终端都使用同一家运营商的网络也存在着速率不同的现象,如:使用城际网来进行接入和传输在效率上通常明显会比因特网高,使用局域网通常会比城际网和因特网效率高。为此,让这些运行在不同的网络环境的终端和用户进行网络互通并加速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具备相当的研究意义。
当然,如果两条网络线路之间的数据传输不存在因跨网转发而导致传输速度慢及效率低的问题,该两条网络线路可由同一网口接入代理服务器。如图1中,两个位于不同网段(192.168.*.*网段和10.*.*.*网段)的用户端,因这两个网段之间的跨网数据转发不存在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各用户端可由同一网口接入代理服务器。但是如果位于不同网段的用户端之间的跨网数据转发也存在传输效率低等问题,那么位于不同网段的用户端需要分别通过一个网口接入代理服务器(一个网段对应一个网口)。
目前为止,对跨网互通、跨网加速的研究主要集中的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Delivery Network)方面。然而CDN相对于视频会议之类的小型应用来说,其昂贵的价格、贵族式的服务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使用得起。而且,CDN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基于文件或者是基于可缓存的内容的分发,在诸如视频会议领域的实时视音频内容的分发与传输来讲,仍然存在着诸多改善的空间。
另外,针对类似图1所示的视频会议终端网络部署环境,虽然可以利用第三层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VLAN)来实现跨网段及多运营商接入之间的通信,但那需要更换现有的部分网络设备,增加额外开销以及不可靠性。因此在此类应用场景中,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成本的前提下,解决视频会议系统中位于多个网段及多个运营商接入的终端之间因网络传输原因而导致会议效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视频会议系统中位于多个网段及多个运营商接入的网络环境的终端之间因网络传输而导致视频会议的视音频数据传输速度慢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通过设置代理服务器建立专用转发路径来提高数据转发速度的视频会议通信方法和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视频会议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用户端对应的第一网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64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站监控画面远程浏览方法
- 下一篇:图像投影装置及图像投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