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饰成型方法和加饰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6523.5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8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平石正和;中川贵嗣;矢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76;B29C33/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齐秀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加饰成型方法,其中,
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夹着加饰薄膜来进行合模,所述加饰薄膜在基材薄片上设有转印层,
向由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构成的模具的腔体注射树脂,
在从所述模具取出通过所述转印层而表面被加饰后的树脂成型品时,向所述腔体进行鼓风而使由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加饰薄膜形成的空间成为正压之后,开放所述空间以释放所述正压,
在所述第一模具中形成有:在所述腔体的底部开口的多个第一孔和第二孔、以及在所述腔体的周围开口的多个第三孔,
从所述加饰薄膜于所述第一模具完成定位之后进行合模、注射成型,从开始开模的时刻起,从所述第一模具进行鼓风,使所述加饰薄膜鼓起,将所述加饰薄膜从所述第一模具脱模,取出加饰成型品,并且在直至所述加饰薄膜的在下次成型中使用的转印层被送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为止的期间进行所述鼓风,
使所述加饰薄膜吸附在所述第一模具上的吸引回路从所述第一孔进行真空吸附,
使所述加饰薄膜从所述第一模具脱模的鼓风回路从第二孔和第三孔进行鼓风,所述第二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腔体的中央部的位置,所述第三孔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孔更靠向夹紧夹具的附近的位置,所述夹紧夹具用于将所述加饰薄膜向所述第一模具按压,
所述鼓风通过从所述第二孔先开始鼓风然后从所述第三孔鼓风,由此使所述加饰薄膜脱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型方法,其中,
在所述加饰薄膜从所述第一模具脱模时,使所述第一模具的模具温度高于常温以使得在所述第一模具的表面产生上升气流。
3.一种加饰成型方法,其中,
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夹着加饰薄膜来进行合模,所述加饰薄膜在基材薄片上设有转印层,
向由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构成的模具的腔体注射树脂,
在从所述模具取出通过所述转印层而表面被加饰后的树脂成型品时,向所述腔体进行鼓风而使由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加饰薄膜形成的空间成为正压之后,开放所述空间以释放所述正压,
在所述第一模具中形成有:在所述腔体的底部开口的多个第一孔和第二孔、以及在所述腔体的周围开口的多个第三孔,
从所述加饰薄膜于所述第一模具完成定位之后进行合模、注射成型,从开始开模的时刻起,从所述第一模具进行鼓风,使所述加饰薄膜鼓起,将所述加饰薄膜从所述第一模具脱模,取出加饰成型品,并且在直至所述加饰薄膜的在下次成型中使用的转印层被送至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之间为止的期间进行所述鼓风,
使所述加饰薄膜吸附在所述第一模具上的吸引回路从所述第一孔进行真空吸附,
使所述加饰薄膜从所述第一模具脱模的鼓风回路从第二孔和第三孔进行鼓风,所述第二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腔体的中央部的位置,所述第三孔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孔更靠向夹紧夹具的附近的位置,所述夹紧夹具用于将所述加饰薄膜向所述第一模具按压,
在所述加饰薄膜从所述第一模具脱模时,使所述第一模具的模具温度高于常温以使得在所述第一模具的表面产生上升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加饰成型方法,其中,
同时启动使所述加饰薄膜吸附在所述第一模具上的回路、和从所述第一模具鼓风的回路。
5.一种加饰成型装置,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之间夹着在基材薄片上设有转印层的加饰薄膜来进行合模,向由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构成的模具的腔体注射树脂,从所述模具取出通过所述转印层而表面被加饰后的树脂成型品,其中,
所述加饰成型装置设有:
吸引回路,其用于使所述加饰薄膜吸附在所述第一模具上;
鼓风回路,其向所述腔体进行鼓风而使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加饰薄膜之间成为正压;和
控制部,其与注射成型的开模的动作相配合地向所述腔体进行鼓风,使在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加饰薄膜之间形成的空间成为正压,
在所述第一模具中形成有:在所述腔体的底部开口的多个第一孔和第二孔、以及在所述腔体的周围开口的多个第三孔,
所述吸引回路从所述第一孔进行真空吸附,
所述鼓风回路从第二孔和第三孔进行鼓风,所述第二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腔体的中央部的位置,所述第三孔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孔更靠向夹紧夹具的附近的位置,所述夹紧夹具用于将所述加饰薄膜向所述第一模具按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65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