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交链孢菌酮酸在制备微生物源杀菌剂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99629.0 申请日: 2015-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4770372A 公开(公告)日: 2015-07-15
发明(设计)人: 花日茂;吕培;付稳;吴祥为;史陶中;李湘琼;柏钰;马鑫;操海群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N43/36 分类号: A01N43/36;A01P3/00
代理公司: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代理人: 金惠贞
地址: 230036 安徽***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细交链孢菌酮酸 制备 微生物 杀菌剂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微生物农药领域,具体涉及绣线菊内生真菌发酵代谢物中分离的抑菌活性物质及其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以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者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开发生物源农药是新农药创制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之一。例如具有杀虫活性的阿维菌素、具有杀菌活性的井冈霉素和具有除草活性的双丙氨膦(Bialaphos,链霉菌产生)等。

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最初是在1957年Rosett等从Alternaria tenuis培养滤液中分离得到,结构由Stickings于1959年确定。其后,在A. longipes,A. linicola,A. brassicicola,A. RaphaniAspergillus,sp.,Pyricularia oryzaePhoma sorghina中都有人分离得到该物质。

关于细交链孢菌酮酸,是链格孢菌(Alternania)分泌的一种毒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病毒及除草活性,也作为一种除草剂的先导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强胜等人报道了其对杂草致病性的广谱性和对某些作物的安全性,显示了其开发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秦建春等人报道了其对虾卵Brine shrimp致死生测,显示了较高的细胞毒活性性。但是,目前没有人报道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绣线菊内生真菌发酵物中分离鉴定出抑菌活性物质---细交链孢菌酮酸,该物质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在制备微生物源杀菌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绣线菊内生真菌发酵物中分离鉴定出抑菌活性物质---细交链孢菌酮酸,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为C10H15NO3 ,分子量为197。

经申请人所进行的鉴定及生物活性实验证明,细交链孢菌酮酸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在100μg/mL浓度下对茄褐纹病菌、梨黑星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5.9%、77.6%、100.0%,显示了其开发为微生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细交链孢菌酮酸在100μg/mL浓度下对茄褐纹病菌的菌丝抑制实验图。

图2为细交链孢菌酮酸在100μg/mL浓度下对梨黑星病菌的菌丝抑制实验图。

图3为细交链孢菌酮酸在100μg/mL浓度下对苹果腐烂病菌的菌丝抑制实验图。

图4是细交链孢菌酮酸核磁共振1H NMR谱图。

图5是细交链孢菌酮酸核磁共振13C NMR谱图。

图6是细交链孢菌酮酸核磁共振H-H COSY谱图。

图7是细交链孢菌酮酸核磁共振HSQC谱图。

图8是细交链孢菌酮酸高分辨质谱图。

本发明所述细交链孢菌酮酸的抗菌试验如下:

1.植物病原真菌

苹果腐烂病菌,茄褐纹病菌,梨黑星病菌;

2.病原微生物的培养

用接种针挑取少量病原菌的斜面培养物,分别接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活化,在(28±1)℃恒温箱中培养5天;

3.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抗菌活性

在100 mL的无菌三角瓶中,配制含有抑菌活性物质的无菌混合培养基(最终浓度为100 μg/mL),取10mL置于直径为9 cm无菌培养皿内制成平板,冷却后在每个培养基平面放入供试病原菌菌饼(直径为6 mm),菌饼的菌丝面贴在培养基表面,将平板置于28±1 ℃培养48-96 h。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生长直径,用下述公式计算抑制率:

表1是抑菌活性物质在100μg/mL浓度下对茄褐纹病菌、梨黑星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菌丝抑制实验数据;

 

 由图1可见,细交链孢菌酮酸对茄褐纹病菌的抑制作用;由图2可见,细交链孢菌酮酸对梨黑星病菌的抑制作用;由图3可见,细交链孢菌酮酸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1、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分离:

1)绣线菊内生真菌XXB07在28℃,160r/min摇床中发酵培养5天,发酵液通过抽滤得到发酵滤液;

2)将发酵滤液用正丁醇萃取3次,合并正丁醇相, 60℃减压浓缩得到正丁醇萃取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96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