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模组及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00670.5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0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周锐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生启 |
地址: | 330029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模组 基于 触控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身份鉴别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除了门禁、考勤系统之外,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带有触控屏的设备都已实现了指纹识别功能。
现有的指纹识别模组中一般分为有金属环和无金属环两种。然而,有金属环的指纹识别模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当利用指纹识别进行解锁的过程中,功能有限,无法直观地体现是否解锁成功。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且能直观体现是否解锁成功的指纹识别模块。
此外,还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
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指纹传感器、控制元件、至少一个发光元器件、金属细线环及透光环;所述发光元器件、金属细线环及指纹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元件,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指纹感应区,所述透光环和所述金属细线环从内至外套在所述指纹感应区的四周边缘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器件的数量为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发光元器件分别为红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细线环为铜细线环或银细线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感应区表面呈内凹曲面状或外凸曲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被配置成感应用户手指的指纹,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固定焊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传感器为滑擦式指纹传感器或按压式指纹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纹传感器为一维电容式像素矩阵或二维电容式像素矩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控制元件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指纹传感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材料为聚酰亚胺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填充在所述指纹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元件之间的黏合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黏合层采用光学透明树脂或光学胶带。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包括触控盖板和底板,还包括上述的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传感器夹在所述触控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盖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底板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盖板和底板为玻璃或塑料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盖板的厚度不大于100微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厚度为300~400微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盖板的四周边缘处涂有导电的油墨层,所述指纹传感器设于所述油墨层的下方。
上述指纹识别模组及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通过设置金属细线环来替代传统的金属环,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还设置了至少一个发光元器件及透光环,这样,当利用指纹识别进行解锁的过程中,控制元件会根据解锁是否成功来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器件的工作状态,如果发光元器件被点亮,则用户通过透光环可以非常直观地判断解锁是否成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应用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的电子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指纹识别模组及基于指纹识别的触控屏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指纹识别模组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指纹识别模组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指纹识别模组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06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