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负压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2117.5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4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平;张宇;陈俊;白仲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增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C3/04 | 分类号: | C11C3/04;C11C3/10;C10L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压制 生物 柴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能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温负压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柴油以其优越的环保性能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新能源开发的热点。欧盟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地区,生物柴油约占其生物燃料总产量的80%,其中2011年的产量已达1300万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耗国家,也是最早研究生物柴油的国家,目前其产能已达到1000万吨/年。我国的生物柴油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高效清洁的利用生物质能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由于脂肪酸甲酯在燃烧性能、特性等方面与矿物柴油最为接近,具有十六烷值高、无硫和无芳香烃化合物等优越特性,而且可生物降解,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外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酶法。而酸或碱催化的酯化和酯交换法是发展相对成熟的技术。
我国目前常规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利用无机强酸、强碱作催化剂,用废弃油脂与甲醇或乙醇在相对高温(120~135℃之间)条件下反应,通过连续供给甲醇或乙醇并汽化带走反应中的水分来完成酸催化的预酯化反应,再将降酸后的物料进行碱催化的酯交换反应得到粗甲酯,经精制后得到符合BD100标准的生物柴油。以上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中,在预酯化阶段由于采用在相对高温反应下连续移除甲醇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如下:(1)易使油脂在反应过程中炼焦积碳,堵塞反应器,产品得率相对较低;(2)在酸催化条件下温度越高副反应越多,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易挥发、酸催化下甘油的缩合增加,主副产品损失量大;(3)残留的碳化物及聚合物分离困难,易堵塞精馏设备。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多是采用后期分离的办法处理,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法。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344370.3,申请日为2011年11月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废弃油脂精制工艺,该申请案首先初步分离去除废弃油脂下层水相和杂质,上层油相混合物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脱除水分及盐类物质,再高温加热破坏胶杂体系并离心去除胶杂即可。该申请案的优点是在保证废弃油脂经过精制工艺后满足生物柴油酯化生产要求的同时,缩短了废弃油脂的精制工艺流程;不再使用强酸、强碱,减少了对反应设备的腐蚀;精炼后的废弃油脂品质得到改善,从而降低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结焦、积碳、设备堵塞等问题。该申请案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结焦、积碳、设备堵塞问题,但其整个精制过程耗能较多且处理时间长。
中国专利号ZL200710028849.X,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6月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生物柴油制备方法,该申请案以动植物油脂(可以是粗炼的地沟油和潲水油)和非标矿物油(可以取自小炼厂从180#重油炼化出来的柴油)等为主要原料,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新的反应剂(石油醚等)转化,一次反应的转化率达到100%;加入了新的助燃剂,产品含氧量高,燃烧更完全,进一步降低尾气SO2排放;加入的抗氧剂,使产品性能和质量更加稳定可靠;生产过程在常压下完成,避免了高温高压的生产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该申请案生产成本高,不便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中,预酯化阶段在相对高温条件下进行,导致生产过程中易结焦积碳、副反应多,产品得率低、能耗损失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低温负压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本发明是在以无机酸碱作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方法的基础上研发出的适应以废弃油脂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通过采用低温负压方式进行废弃油脂的酸催化反应,一方面降低了因高温导致的结焦积碳、甘油缩合、甲酯分解等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得率,同时解决了产品后端精制存在的堵塞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高温反应带来的能耗损失,降低了生产成本。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低温负压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其步骤为:
步骤一、废弃油脂脱水:在真空度为15~20KPa的条件下将废弃油脂加热至75~85℃进行干燥脱水至满足预酯化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增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增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2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