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H测量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3088.4 | 申请日: | 2015-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0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萍;文一章;蔡佩君;余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郑红莉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h 测量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H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H测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pH值是水溶液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反映了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并且影响溶液的特性和化学反应速率。所以pH检测在许多应用场合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发电厂、废水处理厂和制药厂等等。
玻璃电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pH传感器。在常规条件下,玻璃电极能够满足pH检测的需求。但是玻璃电极存在着一些缺陷,如不适用于高温环境,会产生碱性误差,在HF溶液中不稳定性等。最重要的一点,玻璃电极的易碎性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使用。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 102520048 B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pH计及其标定方法;该pH计,包括壳体、控制电路、标定开关、指示装置、玻璃电极、参比电极以及参比溶液,壳体内设有至少二个液池,至少二个液池中装有缓冲液;液池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液池的顶部开设有进气口;出液口通过一导液管与玻璃电极连通,出液口处或导液管中安装有出液阀;进气口处安装有进气阀;出液阀、进气阀均与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有许多新型的pH传感器逐渐被开发以克服玻璃电极的缺点,这些新型的传感器包括各种氧化物电极、基于场效应管的pH传感器、基于光学传感的pH计等等,但是这些传感器或多或少存在寿命短、精度较低等问题,均未得到实际大规模的应用,因此目前市面上主流的pH传感器仍然是玻璃电极,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好的pH测量方法,使其能够克服玻璃电极的缺点而应用于食品等领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H测量方法及装置,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H测量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具有间隔插设在溶液中的工作电极、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所述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与一恒电流激励电路构成电流回路,所述的处理器用于控制恒电流激励电路发生正负向电流,以及控制正负向电流的激励时间;
还具有一电压采集电路,用于采集正负向电流激励后的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所述的处理器根据采集的电势差,以及标定得到的电势差与溶液pH的关系,测量溶液的pH值。
其中,所述的正负向电流基于恒电流双脉冲法生成,先用较大电流对工作电极进行较短激励时间的充电,再切换为较小电流对工作电极进行激励,以更快达到稳定状态。
为了消除浓差极化的影响,采用了缩短极化时间的方法,即将恒电流双脉冲法应用于pH测量中,先采用大电流对工作电极铂片的双电层电容进行很短时间的快速充电,当切换到小电流时,工作电极铂片表面存在的电荷足以维持稳定的超电势,从而在小电流下工作电极铂片的电势可以很快的达到稳定,避免了浓差极化的发生。
在正向电流和负向电流激励时,均采用恒电流双脉冲法消除浓差极化的影响,所述的正负向电流包括一组正向电流和一组负向电流,所述的正向电流和负向电流均具有一较大电流和较小电流。
本发明中,所述的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为铂片电极,Ag/AgCl电极作为所述的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为全固态电极,克服了玻璃电极易碎的特性,同时可以适用于高温环境的检测需求;且铂片电极输入阻抗低,克服了玻璃电极高输入阻抗的缺点;其中,对电极也可以采用铂丝等其它导电电极。
优选的,所述的铂片电极长10mm、宽5mm、厚0.5mm,通过工作电极铂片的电流依次为+100uA、+3uA、-100uA、-3uA,激励时间分别为0.5s、1s、0.5s、1s。
通过不同电流激励大小的比较试验,得出在以上电流激励参数下能得到最优的pH测量效果。为选择大小合适的电流,用不同电流大小的双脉冲电流在不同pH的缓冲液中进行线性实验。并根据测量得到的E+数据的灵敏度和线性度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电流大小,实验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表1不同大电流激励时检测灵敏度及线性度比较;
表2
表2为不同小电流激励时检测灵敏度及线性度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30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