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土区植被快速构建的模式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05663.4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3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彬;马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土 植被 快速 构建 模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沙化或潜在沙化的宜林地植被恢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土区植被快速构建的模式。
背景技术
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全面开展,立地条件较好土地已基本实现绿化、美化。因此,干旱瘠薄、沙化、盐碱等造林困难地块的绿化,已成为绿化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方向。如何提高北方沙土区困难立地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快速恢复沙土区植被成为绿化工程建设成效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现有苗木栽植技术,针对沙土区特点,采取特有措施确保苗木健康生长,同时加速无结构的沙土向团聚体结构发育,改善植物生长环境。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沙土区植被快速构建的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树种选择与营造模式: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樟子松、云杉、旱柳、榆树等乔木树种与山杏、暴马丁香、紫叶稠李等耐干旱、抗风蚀的灌木以及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混交。
步骤2、地块整理:
由于沙土区,风蚀严重、水分蒸发量大,宜采用穴状或沟状整地,减少水分蒸发及降低风蚀。
步骤3、挖树穴,设置水性疏水层:
步骤31、挖树穴时,乔灌木的树穴上部低于地平面10~50cm,其中杨树50cm、柳树30cm、樟子松10cm,减少水分蒸发;
步骤32、树穴四周及底部喷涂水性疏水层,可起到截流水分同时不影响通气的作用。
步骤4、树穴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材料选用含有产荚膜细菌的蚯蚓粪菌肥与沙土掺拌,掺拌比例为3:7,将掺拌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土回填到树穴内。
步骤5、乔灌木防风固定
乔灌木防风固定,需要利用外部支撑物进行固定支撑,利用三个支撑棍,支撑结构成三角状,必须有一根支撑棍的朝向为西北向,抵消北方冬春季的沙尘风暴的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沙土区植被快速构建的模式,与常规苗木栽植相比,树穴比地面低,减少了风蚀引起的水分蒸发,同时可使自然降水汇聚于树穴处;在树穴下方增设水性疏水层,可避免浇灌的水分快速流失,同时还可以截留部分雨水,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在土壤改良方面选用产荚膜细菌的蚯蚓粪菌肥,可利用细菌的粘性代谢物,吸附有机物质并使沙土的物理结构逐渐改善,形成微团粒结构,提高沙土的保水保肥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土壤改良层与水性疏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一种沙土区植被快速构建的模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树种1选择与营造模式: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樟子松、云杉、旱柳、榆树等乔木树种与山杏、暴马丁香、紫叶稠李等耐干旱、抗风蚀的灌木以及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混交。
步骤2、地块整理:
由于沙土区,风蚀严重、水分蒸发量大,宜采用台阶状整地4,减少水分蒸发及降低风蚀。
步骤3、挖树穴5,设置水性疏水层7:
步骤31、挖树穴时,乔灌木的树穴上部低于地平面10~50cm,其中杨树50cm、柳树30cm、樟子松10cm,减少水分蒸发;
步骤32、树穴四周及底部喷涂水性疏水层,可起到截流水分同时不影响通气的作用。
步骤4、树穴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材料6选用含有产荚膜细菌的蚯蚓粪菌肥与沙土掺拌,掺拌比例为3:7,将掺拌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土回填到树穴内。
步骤5、乔灌木防风固定
乔灌木防风固定,需要利用外部支撑物2进行固定支撑,利用三个支撑棍,支撑结构成三角状,必须有一根支撑棍的朝向为西北向,抵消北方冬春季的沙尘风暴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5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