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工业废气制备甲醇同时生产铝硅合金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05989.7 申请日: 2015-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4892357A 公开(公告)日: 2015-09-09
发明(设计)人: 王宇栋;戴永年;杨斌;马文会 申请(专利权)人: 王宇栋
主分类号: C07C29/151 分类号: C07C29/151;C07C31/04;C22B7/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环***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利用 工业 废气 制备 甲醇 同时 生产 合金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工业排放的废气转化为甲醇和铝硅合金的方法,属于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文献调研发现,现有的研究仅仅单独集中于碳减排的环保和甲醇制备的方法。电厂方面仅仅是将CO2 捕集并且封存,未能有效利用CO2,这形成了碳捕集的高成本,国内几家碳捕集示范项目面临的高昂的运行成本已经证明,现阶段走“碳捕集+ 封存”的道路在经济上很难行得通。实际上,本研究揭示CO2也是一种宝贵的碳资源,而化工生产方面仅仅考虑了单独的甲醇制备生产过程,CO2 的利用也仅限于冶金、化工企业的高浓度CO2 烟气,而忽略了燃煤电厂这一最大的碳源,或按照化工方面的传统观念,认为火电厂低浓度CO2 难以制备甲醇。

在碳捕集技术方面,中国专利CN101314102[1] 提出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中CO2 捕集方法和装置”,它由烟气预处理系统、吸收塔、再生塔、排气洗涤系统、溶液加热回收器、产品气处理系统( 包括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 组成,但该专利只适用于单纯碳捕集。中国专利CN201603511U [2]提出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它包括吸收塔和再生塔,还包括再生气冷凝器、贫富液换热器、CO2 分离器和CO2 压缩机,该专利只适用于单独以碳减排为目的的工程,使用乙醇胺为吸收液,后续化工工序使用联合制碱法的氯化铵生产工艺。

在制备甲醇技术方面,美国专利5928806[3]采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甲醇原材料的替代来源,但是需要从大气中经济地俘获CO2 气体,而大气中含量极稀,仅万分之几。

参考文献

[1] 许世森,刘练波,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方法和装置, CN101314102 [P],2008.05.30;

[2]杜云贵,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捕集系统,CN201603511U [P],2010.01.14

[3] Olah, George A.,Prakash, G. K. Surya,Recycling of carbon dioxide into methyl alcohol and related oxygenates for hydrocarbons,5,928,806 [P],July 27, 1999。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工业废气作为生产甲醇及其衍生物的重要原料,生产日益减少的化石燃料替代产品;本发明还有利于减缓大气温室气体的排放,由此缓和全球变暖趋势。由于火电厂废气排放量十分巨大,煤燃烧生成CO2,烧1kg煤产生3.67kgCO2,我国用煤多导致CO2排放多,如2009年世界主要排CO2的国家中,我国第一,占总排放量的24.2%,我国电力行业是排CO2的第一大户,2010年电力行业CO2排放占我国总排放量的49.3%,共计排放35.59亿吨,主要由火电厂产生。

本发明涉及使用工业废气作为制备甲醇及其衍生物的唯一氧化剂源材料,所述甲醇及其化合物可以用于能量储存、运输、液体燃料的制备和衍生的合成烃制品。根据本发明制备的甲醇可以进一步加工成其它衍生物或衍生化合物。例如,将甲醇脱水而产生二甲醚,两者都可以制备内燃机的液体燃料,中国当前已有些机动车使用甲醇燃料;甲醇还可以形成乙烯和丙烯化合物,并进一步转化成高级烯烃、合成烃、芳族化合物及其制品。根据本发明由工业废气中的CO2和电解H2O制备的甲醇和二甲醚便于储存和运输,甲醇可以容易地处理而产生合成烃及其衍生物,还可以通过甲醇的氧化羰基化制备碳酸二甲酯。甲醇、二甲醚及其衍生物合成烃和化合物制备的燃料都可以方便和安全的储存;甲醇、二甲醚通过酸性-碱性或沸石催化剂转化成乙烯或丙烯,他们分别与水合形成乙醇和丙醇,并可以进一步转化成聚烯烃、多种合成烃、高级烯烃或芳族化合物。以上这些反应都已经有成熟工艺,并且工艺中已经说明采用CO2原料生产甲醇所需条件。

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制甲醇工艺的第一步先将CO2还原成CO: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宇栋,未经王宇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5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