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倾斜角微调式多功能支撑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6196.7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朱万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万民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76 | 代理人: | 文言 |
地址: | 4764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斜角 微调 多功能 支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用的支撑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倾斜角微调式多功能支撑器及其制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和工业用途在做喷泉和水景工程施工时,由于下面管道复杂,传统的施工工艺都是将管道浇灌在混凝土里面,有的甚至暴露其外面,这样给后期工程的维修维护和美观效果带来大量难题;室外木地板普遍利用传统的施工工艺铺设,由于长时间与地面接触风吹雨淋,本质易腐烂,即使不腐烂也会因潮湿而走样交形,而且传统工艺铺设木地板高度是有限制的,否则将有安全隐患。传统工艺不但满足不了现代施工工程要求,而且美观程度也大大降低,更严重的是减少了木地板的实用寿命;在旧搂改造中,由于建筑物体本身的承重量是有限的,如果使用传统的施工工艺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施工,对建筑本身有严重的危害,而且施工起来不仅难度加大,而且也不利于后期的工程维修。
目前,市面也有出现过用于解决部分工程安装施工和后期的维修维护工作的支撑器。但是,此类的支撑器还没有一个较好的可随意调节支撑器坡度的结构,并且能够方便灵活、安全,利于施工工程。
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效率高,方便灵活、安全、实用,利于施工工程的倾斜角微调式多功能支撑器及其制造方法,就变得较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倾斜角微调式多功能支撑器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倾斜角微调式多功能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底基座、找坡盘、分割片和增高组件;所述的增高组件与找坡盘为镂空结构本体,所述的分割片依次卡在增高组件与找坡盘镂空结构上,所述的底基座,包括一个用于放置找坡盘的腔面结构,所述的找坡盘底部设有一可调整水平夹角的斜面结构,所述的找坡盘旋合式水平安装在底基座腔面结构内,且该找坡盘可沿底基座旋转微调倾斜角。
所述找坡盘底部斜面结构与水平夹角为1至5度。
所述找坡盘底部斜面结构,沿其圆周外侧壁上设有一道滑槽,以及环绕在滑槽上均匀分布的多个缺口。
所述底基座腔面结构,沿其圆周内侧壁均匀分布有与所述滑槽上的多个缺口相一一对应的多个凸起结构,所述找坡盘滑槽与所述底基座凸起结构相配合之下,旋合式水平安装在底基座腔面结构内,且找坡盘可沿底基座旋转微调1至5度倾斜角。
所述的增高组件,包括第一增高件和第二增高件,所述第一增高件和第二增高件与依次设置在找坡盘上;其中找坡盘上表面包括呈中心对称、均匀分布的多个套孔,第一增高件底部,包括与找坡盘上表面的多个套孔,相一一对应的多个套筒,且通过多个套筒固设在找坡盘上,第二增高件设置在第一增高件上,分割片依次卡在第一增高件和第二增高件的镂空结构本体上。
所述第一增高件的厚度为10至40mm,所述第二增高件的厚度为5至20mm。
一种制备上述倾斜角微调式多功能支撑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制备同轴设置的底基座、找坡盘、分割片和增高组件;所述的增高组件与找坡盘为镂空结构本体,所述的分割片依次卡在增高组件与找坡盘镂空结构上;
(2)在所述底基座上,设置一个用于放置找坡盘的腔面结构;
(3)在所述找坡盘的底部,设置一可调整水平夹角的斜面结构,所述的找坡盘旋合式水平安装在底基座腔面结构内,且该找坡盘可沿底基座旋转微调倾斜角。
所述找坡盘底部斜面结构与水平夹角为1至5度。
所述找坡盘底部斜面结构,沿其圆周外侧壁上设有一道滑槽,以及环绕在滑槽上均匀分布的多个缺口;所述底基座腔面结构,沿其圆周内侧壁均匀分布有与所述滑槽上的多个缺口相一一对应的多个凸起结构,所述找坡盘滑槽与所述底基座凸起结构相配合之下,旋合式水平安装在底基座腔面结构内,且找坡盘可沿底基座旋转微调1至5度倾斜角。
所述的增高组件,包括第一增高件和第二增高件,所述第一增高件和第二增高件与依次设置在找坡盘上;其中找坡盘上表面包括呈中心对称、均匀分布的多个套孔,第一增高件底部,包括与找坡盘上表面的多个套孔,相一一对应的多个套筒,且通过多个套筒固设在找坡盘上,第二增高件设置在第一增高件上,分割片依次卡在第一增高件和第二增高件的镂空结构本体上;所述第一增高件的厚度为10至40mm,所述第二增高件的厚度为5至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万民,未经朱万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61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