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06660.2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盧炅範;盧又鉉;安声镛;安善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地圣科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又炅技术(株)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
【背景技术】
以往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有很多种,但因为各自都有自身的缺点而没有被广泛使 用。
大韩民国登录专利10-0511216号揭示了“由拱形的混凝土填充钢筋组合梁与拉伸 部件形成的组合梁”,该技术是先制作拱形闭合断面的钢箱梁,然后在其内部的中空部空间 填有混凝土,是一种在梁的下端设有拉伸部件的拱形组合梁。所述该技术的结构在压缩区 域活用了混凝土的优点,而在拉伸区域活用了拉伸部件。这虽可增大结构上的性能,但因无 法观察浇筑于钢箱梁内部的混凝土与钢箱梁内部,使得维持管理钢箱梁的内部非常困难。 而且拉伸部件裸露于外,外观也不美观,另外,在闭合断面的钢箱梁内对混凝土进行浇筑 时,混凝土浇筑施工也非常困难。
大韩民国登录专利10-0879305号揭示了“用于桥梁施工的组合梁”,大韩民国登录 专利10-1022853号揭示了“用于桥梁施工的组合梁”。所述以往的技术是由压缩部件、网络 及拉伸部件组成。在维持上部开放的矩形断面的同时,沿水平方向连接的钢结构内填有混 凝土,使钢筋与混凝土相互一体合成压缩部件。所述压缩部件的开放侧与在对面的下部外 侧表面插入后通过全长一体合成钢筋网络。与所述网络垂直相交且通过所述网络的全长一 体合成钢筋拉伸部件。即,使全部的梁都由钢筋构成,并在内部填充混凝土。所述现有的结 构虽然在压缩区域活用了混凝土的优点,并在拉伸区域活用了拉伸部件。但组合梁的全断 面由钢筋构成,使经济效益降低。而且,在压缩部件的下部通过压缩部件的全长一体合成 的网络,仅由1周型构成,因此若不增大在网络的下部通过网络全长一体合成的拉伸部件的 钢筋的厚度,很可能会向左弯曲,使经济效益降低。基于结构力学很难实施浅埋、大跨度化。 而且,因无法观察浇筑于钢箱梁内部的混凝土与组合梁内部,使得在使用中维持管理组合 梁的内部非常困难。
大韩民国登录专利10-1117497号揭示了“连续跨度的拱形组合梁桥的施工方法”, 该技术是将利用外部钢筋制作的拱形组合梁,在支座的全断面部分浇筑混凝土,对于支座 以外的部分仅在组合梁两侧表面的下部浇筑混凝土并染色后,通过外部钢筋使负荷量的中 央下部拉伸。所述以往技术的结构,根据拱形组合梁的内部产生的应力合成混凝土,并且通 过PS钢导入预应力,这虽能增大组合梁的效率,但因组合梁的全断面对钢筋的需求量,使经 济效益降低,而且完全无法对组合梁的内部进行维持管理。并且,拱形组合梁的下部,以裸 露于外的形式设置PS钢使其进行拉伸,不仅其外观不美观,并且对裸露的PS钢进行维持管 理时会发生错误事项。
大韩民国登录专利10-1282809号揭示了“高经济效益的组合梁”。该技术的上部是 拱形PSC混凝土U型梁,下部是由拱形结构I型钢梁等合成的组合梁,虽然大幅增大了经济效 益,但制作上部的拱形混凝土U型梁非常困难。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需要在减少昂贵的钢筋使用量的同时,增加其安全性,使其 更加美观,并且可实现浅埋、大跨度桥梁,还需开发出可对内部维持管理的组合梁。
专利1:大韩民国注册专利10-0511216号
专利2:大韩民国注册专利10-0879305号
专利3:大韩民国注册专利10-1022853号
专利4:大韩民国注册专利10-1117497号
专利5:大韩民国注册专利10-1282809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所述钢混凝土组合梁能够确保结构的稳定,减 少桥梁中心部分的自重,可实现浅埋、大跨度桥梁的制作施工。与整体由钢材构成的桥梁相 比,还能够减少钢材的使用量。而且外形美观,制作施工简单,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内部 的维持和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地圣科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又炅技术(株),未经北京地圣科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又炅技术(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66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