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乳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7488.2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5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亮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9/107;A61P1/04;A61K35/618;A61K35/35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溃疡性 结肠炎 溃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乳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轻型患者症状较轻微,每日腹泻不足5次。重型每日腹泻在5次以上,为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超过38.5℃,脉率大于90次/分。暴发型较少见。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腹泻量大,经常便血。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障碍、衰弱等。部分患者有肠道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临床无特效方法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止痛、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防治并发症等。
公布号CN 104056153 A(申请号201410298340.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端哼10-15份、管南香10-15份、良姜10-20份、甘草10-12份、黄连10-12份、金匙叶草15-20份、百合10-15份、过坛龙10-15份和蕨麻10-15份。公布号CN 103223139 A(申请号201310097937.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党参5-20份、车前子10-40份、乌梅5-20份、黄连5-25份、当归10-40份、生地5-25份、铁苋菜5-20份、黄芩5-20份、柴胡5-25份、陈皮5-20份、五味子5-25份、秦皮5-25份、砂仁5-15份、鱼腥草5-20份、桑椹子10-30份、石榴皮5-20份。公布号CN 104056212 A(申请号201310105443.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药物中含有乌药、茯苓、郁金、肉苁蓉、大腹皮、廷胡索、片姜黄、砂仁、薏苡仁、白扁豆、槟榔、莲子、甘草、黄柏、黄连、附片、炮姜、藕节炭、地榆炭、乌贼骨,单位剂量药物组成三组。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西药副作用较大,且治标不治本,手术治疗费用高、痛苦大,而中药依据其发病机理,辨证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部分中药配方临床实践效果较差,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果显著、服用安全适用性广的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乳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乳,主要由下列原料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獾油1730-1890,大百解薯20-40,猴头菌15-30,瓦楞子15-30,草血竭20-40,三七40-80,白及80-120,硬脂酸75-105,吐温-80 5-11,苯甲酸钠4-10,尼泊金丁酯4-9,香草香精1.1-1.9,薄荷油香精4-10。
优选的是,獾油1780-1840,大百解薯25-35,猴头菌20-25,瓦楞子20-25,草血竭25-35,三七50-70,白及90-110,硬脂酸80-100,吐温-80 6-10,苯甲酸钠6-8,尼泊金丁酯5-8,香草香精1.3-1.7,薄荷油香精5-9。
更加优选的是,獾油1810,大百解薯30,猴头菌22.5,瓦楞子22.5,草血竭30,三七60,白及100,硬脂酸90,吐温-80 8,苯甲酸钠7,尼泊金丁酯6.5,香草香精1.5,薄荷油香精7。
所述的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溃疡乳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取獾油,除去杂质,置于热锅内加热,熬炼至化开,过滤,重复小火加热(除去特异臭味),加入硬脂酸熔化后,再加入羟苯丁酯,关火,冷却;
(2)取瓦楞子洗净,置于砂锅内,加入醋与水(醋与水的比例为1:3)没过原料药1cm浸泡,封盖小火加热至熬干,取出、晾凉、砸碎;
(3)将大百解薯、草血竭、三七和白及洗净除杂,切成厚片,置于盐水中浸泡,取出焙干,粉碎过筛,与步骤(2)所得药粉一起装入透析袋内;
(4)将步骤(3)所得透析袋与猴头菌,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煮,大火加热至沸腾,持续10分钟,转小火熬,关火、过滤得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2,加入苯甲酸钠使其溶解,放冷至40℃,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亮;,未经刘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74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监护室中治疗老年人肺炎的药剂
- 下一篇:一种治疗气虚不摄型紫斑病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