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泥砂三相分离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7626.7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7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宋繁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韧;宋繁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0044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泥 三相 分离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泥砂三相分离处理方法,属于处理含油污泥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在国内外仍是一个未攻克的环境难题。尤其在我国,含油污泥的产生远远大于国外油田,而我国各大油田和科学工作者们都还未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无疑给我国的石油开采行业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目前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含油污泥的处理都会是固体废物处理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当前我国含油污泥处理与综合利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处理技术落后,装置不配套,多数含油污泥未经无害化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综合利用的技术现状来看,缺少高技术、高水平的深度处理利用技术;从长远观点来看,回收污油、综合利用污泥是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条件及其环境保护技术相对落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油田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口俱增,矛盾越来越突出。
含油污泥固体体积庞大,若不加以处理综合利用而直接排放,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对周围空气、水体都会造成污染,而且对其的含有的污油也是一种浪费。
含油油泥实际不是一般概念的污泥,其本身成份复杂,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胶体、蜡质、盐类、细菌、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还投加了大量凝聚剂、阻垢剂、杀菌剂、缓蚀剂等水处理药剂,因此,在不同的污水水质、处理工艺和药剂加入的条件下,含油污泥的物性和排出量差异较大。同时,含油污泥由大量的悬浮状絮体组成,吸附了原油和其他机械杂质,成为含水率很高的胶体状物质,又由于在污水处理流程中不同化学处理药剂的使用,使得油泥中各类污染物与无机固形物之间的桥联结构稳固、充分乳化,其结构成分更加复杂化。含油污泥也成为影响油田及周边环境质量的难题之一。
油田含油污泥的各种处理技术己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实现含油污泥的彻底处理和资源利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含油污泥主要处理技术有:调质-机械分离、固化处理、生物处理、焚烧、填埋与干化、调剖、回收油、生产建材、焦化法生产除油吸附剂或用于橡胶制品等。填埋与干化处理易产生二次污染和浪费了大量有用资源而逐渐被淘汰,目前较受重视的是调质-机械脱水、生物处理、固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等。研究者最初曾利用油泥中原油的热值,将油泥与其它物质掺混,制成工业型煤,但由于产品灰份高、热值低、燃烧后污染环境等缺点,实践应用较少。对于落地油泥和罐底泥,目前应用的工艺多为清洗工艺,基本上参照国外常规技术路线,即在油泥中加入水分离液后,通过加热对原油进行抽提。该技术曾用于以回收原油为目的的稀油污泥的原油分离。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工业应用范围很小,且基本上未考虑环境指标。所以,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研究,应在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开发含油污泥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同时,由于我国的各方面条件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研究和引进消化使我国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有了相应发展,在降低含油污泥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实际上,国外油 田很早就进行了油泥处理技术的研究,我国也已在各油田推行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积极保护油田环境。由于各油田污泥种类及油田环境的差异,目前各油田采取的处理污泥的措施也不尽相同。然而,国内其它几大油田都存在着起步较晚、缺少大量有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等各种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内各油田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上发展很快,然而,由于各种新技术的不成熟与局限性,含油污泥的处理依然是国内各油田的难题。
对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现状进行比较,如表1-1:
表1-1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泥砂三相分离处理方法。所述工艺采用化学调理-机械离心法与高温裂解法处理油田含油污泥,为油田污染物处理 提供一套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方案,这对于石油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一种油泥砂三相分离处理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其中所述油泥砂的组份含量为:
含油率为15-20%;
含水率约60-75%;
含砂率为10%-20%;
1)对所述油泥砂进行调温:
将油泥砂搅拌、加热至60—80℃;此处理的目的在于是增强其流动性,降低其粘度,有利于后期三相离心时油、水、砂的分离;
2)化学调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韧;宋繁永,未经鲁韧;宋繁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76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