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空间效应的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确定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08013.5 申请日: 2015-03-11
公开(公告)号: CN104615908A 公开(公告)日: 2015-05-13
发明(设计)人: 陈建功;明成远;许明;赵国;吴曙光;张海权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9/00 分类号: G06F19/00;G06N3/08
代理公司: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地址: 400044 重***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考虑 空间 效应 围岩 位移 释放 系数 确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考虑空间效应的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开挖面的存在对附近的围岩产生了一个径向约束的作用,相当于施加了一个虚拟支护力,围岩的位移和应力会随着开挖面的推进而发生变化,我们称之为开挖面的空间效应。位移释放系数是描述掘进面附近位移释放的程度,通常定义为围岩内某点位移值与最终值之比。在开挖面附近一定距离内,围岩的位移释放系数小于1;在远离开挖面一定距离处,位移释放系数为1;这说明位移释放系数愈小,掘进面空间影响效应愈大;反之亦然。假定隧道开挖面后无穷远处的洞周位移为u,目标断面的位移释放值为u(x),那么可以定义隧道开挖的围岩位移释放系数为:

U=u(x)u]]>

位移释放系数可以反映出隧道空间效应对隧道围岩位移释放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合理的预估围岩的位移释放系数对于指导隧道安全合理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方法主要通过理论计算或数值模拟来确定围岩的位移释放系数,而这些方法往往比较复杂而且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实现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的预测。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有效并且具有较高的精度,从而具有极高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考虑空间效应的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围岩位移释放系数进行确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考虑空间效应的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隧道在空间效应影响范围内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的影响因素;步骤二: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建立样本集,所述样本集包括训练集和验证集;步骤三: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并对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通过和有限元进行对比,验证训练的准确性,从而得到一个可以预测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的BP神经网络;步骤四:根据得到的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对围岩位移释放系数进行预测。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根据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确定隧道在空间效应影响范围内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的五个影响因素为:围岩的泊松比ν、内摩擦角、粘聚力c、隧道的埋深比H/R、目标断面到开挖面的距离D/R。

此五个影响因素对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的影响曲线图如图6、7、8、9、10所示。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随机选取多组不同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多条不同的隧道纵向位移释放系数曲线;每条曲线上取多个控制点,从而得到样本集,用于训练和验证神经网络;其中,为体现验证样本的随机性,每间隔一定个数的样本里面选取一个样本用作验证,从而形成一个验证集和一个训练集。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时,网络层数选取为3层,分别为输入层、一个隐层和输出层;输入层结点数为5,输出层结点数为1;

当模型构建好后,对步骤二中的训练集进行训练,记录训练过程误差曲线,训练相关系数,训练误差和相对误差等内容,并对训练的结构进行分析;

网络训练完成后,将验证样本输入量代入训练好的网络进行仿真,得出结果进行反归一化得到输出目标值,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网络训练的准确性,最终得到一个可以预测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的BP神经网络。

进一步,在进行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时,隐层函数神经元数目采用20个。

进一步,在步骤四中,根据得出的BP神经网络对不同工况进行预测,并且将神经网络得出的位移释放系数曲线和有限元的得出的位移释放系数曲线进行对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考虑空间效应的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确定方法与传统的位移释放系数确定方法相比,更加简洁高效,且具有更高的精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80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