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丙烯酸酯乳液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8457.9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4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许华君;许少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维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20/14;C08F2/28;C08F2/30;C09D133/08;C09D11/107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1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酸酯 乳液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酸酯乳液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可适用于水性涂料、油墨体系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高固含量及水性体系成为涂料、油墨的发展方向之一。高固含量涂料、油墨由于固体分的增加容易引起粘度的上升,从而极大地影响施工使用效果。为解决“高固”和“低粘”这一矛盾,研究学者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以降低成膜树脂的分子量作为主要调控手段(如在乳液聚合合成树脂的过程中引入链转移试剂、提高引发剂浓度、提高反应温度等)。虽然树脂分子量的下降可以降低体系的粘度,提高其施工性能,但涂料、油墨的流挂问题也一并出现。因此这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固”和“低粘”的矛盾。
聚合物微凝胶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型聚合物之一,是一种具有胶体尺寸(1~1000nm)且分子内交联的聚合物颗粒。微凝胶的制备方法有乳液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物和沉淀聚合等。由于乳液聚合方法节能环保,得到的微凝胶性能稳定,因此应用最为广泛。一般而言,线型大分子及支链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均很高,尤其是在高分子量时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在稀溶液中无规线团聚合物分子链高度地伸展,增强了分子链间以及分子链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聚合物微凝胶由于颗粒内部有较深度的交联结构存在,致使大分子链紧密堆砌,微凝胶颗粒之间以及微凝胶颗粒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小,所以即使在高固含下(40~60%),体系的粘度也很低,尤其是在交联度高时更是如此。因此,聚合物微凝胶有利于在保持低粘的情况下提高涂料、油墨的固含量。在水性涂料、油墨体系中,聚丙烯酸酯类树脂是最为常用的成膜树脂,因此应用于涂料、油墨领域的微凝胶多集中在聚丙烯酸酯类上。徐小军等人(徐小军,胡建华,杨武利,等.丙烯酸酯类微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3):265-270)以分散聚合法制备出亚微米级的丙烯酸酯类微凝胶,在涂料中添加少量的微凝胶就可以显著改善涂料的假塑性。杨成等人(杨成,马宗斌,骆惠,等.高浓度丙烯酸酯类微凝胶分散液的制备及性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19(7):785-787)采用微乳液法合成出高浓度的聚丙烯酸酯类微凝胶,并对高固含量羟基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使改性后的涂料具有明显的假塑性。周新华(周新华.水性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5)合成了一种具有微凝胶核结构的羟基丙烯酸乳液,用于制备双组分水性聚氨酯,制得的水性聚氨酯交联密度高,配成涂料后抗流挂性能好。然而大部分聚丙烯酸酯类微凝胶的制备工艺复杂,且需添加特定的交联剂、多官能度单体(如二烯基单体等)或具有反应性基团的交联单体,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维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维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84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